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发展的政治基础——以人民民主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在其中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人民民主既是国家的形态,也是国家的目标。它多维度地定义和规范着国家的结构、运行与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生活既遵循民主与现代化要求,又遵循中国的自我意志。只要中国能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以人民民主为取向,时刻保持政治与经济的有机互动,自觉地进行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发展,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不会引发政治问题,相反还能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系中获得有效的动力和保障。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完全迈入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二是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现代性,而且其本质上是开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否则,中国是不可能创造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的。  相似文献   
2.
正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中心是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基础搭建的学术平台,旨在依托复旦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传播中华文明,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中心面向世界各国杰出学者、每年为海外优秀的中青年中国学学者提供一定的访问研究机会,并通过学术报告、小型学术工作坊、学术出版等各种形式,构建访问学者与复旦以及国内学者的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体系。一方面为海外中国学学者提供"在地的"研究环境,推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立足复旦与国内,通过交流与合作研究,提升中华文明研究的学术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文明研究的进一步国际化筑造平台。  相似文献   
3.
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林尚立中国有政治思想,那是很早的事,二千多年前就有,而且比较系统;中国有政治学,那是很晚的事,19世纪末才有,而且是从西方引入,与西方相比,晚了二千多年。这里的反差说明了两点:第一,中国和西方一样,对与...  相似文献   
4.
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条件、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基本政治理念,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序选择必须以协商为价值偏好。因此,借助统一战线提供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和制度资源在中国发展协商政治,应该成为中国新世纪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党的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的变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的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也对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刊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部分学科带头入围绕上述话题,就如何把握当前重要历史契机、切实推进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多视角展开笔谈。  相似文献   
6.
政党制度与中国民主:基于政治学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政党制度源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政党制度与中国民主成长的互动关系,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只有有效地嵌入国家制度体系,并融为一体,人民民主才能得到巩固与发展;同时,政党制度才能适应国家制度体系运行的内在要求而获得充分的保障与巩固,而政治协商是国家、政党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是当今人类安排其社会和生活的主要知识体系。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对国家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全面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引导和推动国家建设的重要知识力量。中国的崛起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社会科学支撑,因而,发展社会科学是中国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在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回到学科的内核,即学术的建设与发展,其着力点有四: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理论的建构;三是方法的提升;四是资料的储备。  相似文献   
8.
阶级、所有制与政党:国有企业党建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产物,在实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体现着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结构的重要支撑力量.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既关系到党自身的领导与执政,也关系到国家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因而,国有企业、党的领导与国家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它要求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关键不在于控制国有企业,而在于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管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在战略定位和策略选择上走出既定模式,实现全面创新,从而使党的领导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资源与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发展使民主化成为必然选择的条件下,建构稳健民主化战略并使其与现代化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民主化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利,而且对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益。在中国,这种稳健的民主化战略,不仅体现为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现实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要将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绩效。这种战略形成的制度基础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既要保障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又要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所以,民主与民生结合,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其使命是创造有效而持续的发展.这决定了中国的变革既要实现体制的更替,又要实现稳定的发展.为此,中国确立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有机统一的战略行动框架.有效的发展首先来自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的变化必然带来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了保障这种转型和变化的整体协调和稳定,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之路.发展协商政治和建设和谐社会是这种探索的具体体现,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将开辟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