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起因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将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而出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国内循环比重的提高则是一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后的必然结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任何经济规模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遵循比较优势是经济发展成功的“药方”。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一个国家发展的产业需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国内有大市场”“国内形成产业集群”“国内是竞争市场”等四个条件才能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的第一个条件其实就是由当地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第三、第四个条件以所发展的产业符合比较优势为前提,而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不仅可以有国内市场也可以有国际市场,所以,比钻石理论的第二个条件所强调的市场规模还大。因此,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区域一体化,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比较优势更好地转变为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内生人口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把工业革命、内生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指出工业革命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部门的相对技术进步速度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从而决定着人口增长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人类社会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型过程.我们的模型不仅为"马尔萨斯之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解释,而且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不能解释横截面数据、只适合解释欧洲等不足之处,同时又为产业结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转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也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不平等、投资过热、潮涌现象和双顺差等种种挑战。这些内外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结构、资源税、行政垄断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应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度,实行应对潮涌现象和双顺差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历史转变。30年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转而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30年间,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山丘崛起为峰。这是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生存空间、自由选择和民生民权得以舒张的30年。或许上上个世纪末流行的一句话能概括这种变革——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身份和角色的转变,结结实实地落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在2008年大幕开启、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的时候,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等经济学家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上,就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行了回顾与前瞻。现摘编部分主题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过去50年来,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发展机构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侧重在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农业新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等。此举对增加农产品供给、提高卡路里摄取量、改善营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因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农产品增产,农民不见得增收,农村贫困问题在许多遵循这一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尚未得到解决。本文提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减少农村劳动力为主要战略目标。只有这样,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才有可能增产增收。而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则又必须使整个国民经济在发展早期按照比较优势,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加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才不会变为城市的无业贫民。只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的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着眼点的农村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林毅夫,蔡昉,李周一.引言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尚未完成,目前还存在些阻碍改革深化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上,由于...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过去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中国人口达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和欠发达经济体总人口的38%。[1]但是,中国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径流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有大约三分之一可开发,年降雨量分布十分不均匀,北部水资源短缺严重,而南方经常发洪水。由于自然禀赋和气候条件差,除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以外,中国农业生产经常遇到挫折,西方观察家一度将中国视为“饥荒之地”(Mallory1926)。中国最近几十年成功养活自己,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贷约束、土地和不发达地区农户子女教育投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土地对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农户家庭土地禀赋对其子女教育投资的关系。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在教育投资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即使不存在信贷约束,土地作为一种保险机制能够提高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促进其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文章利用最近获得的一组数据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回归分析证实了这一点。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因为土地禀赋的差异而使得农户子女间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由此所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并分析了现行土地制度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林毅夫 《东岳论丛》2004,25(5):5-30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在长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 ,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精到的研究。在经济学方法论上他提倡要侧重于经济学理论的接受、摒弃和创新方法与原则的探讨。在本次访谈中 ,林毅夫先生对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实际结合、科学的经济理论应具备哪些特征、关于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做了精彩的回答 ,显示出其对经济学研究的智慧和真知灼见。本刊特将“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全文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