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与道家"玄览"、"独游"、"遇合"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批评旨趣与方法意识。这种儒道结合的批评方法是竟陵派诗学能够独开生面的深度造诣所在,也折射出晚明心学与性灵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侨务思想体现其对外开放的战略眼光与深刻思想,他果断地把引资与引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方针;大胆地设计吸引海外爱国同胞参与中国发展方略;深远地提出中国谋求祖国统一与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邓小平侨务思想对推进中国面向21世纪的侨务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诗歌的历史叙述中,"朦胧诗"、"第三代"与"90年代诗歌"构成了八、九十年代诗歌的中心环节,关于它们的争论也是诗歌批评的最重要部分。悖论性的是,这些诗歌在其最活跃的阶段实际上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处于非常边缘的位置,引起的批判最多,内部的差异和争论也最激烈。这是否隐含了当代诗歌一条隐秘的成规,争议越多,越不可回避,其地位也越稳固。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人才成长--《当代中国概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概论》是一本关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书。对于广大大学生 ,尤其是在中国内地求学的海外和港澳台学生而言 ,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是极其有益和重要的。当今世界 ,文化多元化趋势日趋彰显 ,业已成为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并列的世界发展重要特征。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语境下 ,“文化自觉”问题日益紧迫地凸显出来。什么是文化自觉 ?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自己最先提出的这一命题是这样诠释的 :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 ,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  相似文献   
5.
支遁,字道林,东晋名僧,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创始人.他善谈玄理,好游山水,在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起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一支遁曾作有《游色即玄论》.“即色宗”主要发挥般若学性空思想,其特点是主张现象与本体的不可分离,认为“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支遁《妙观章》,《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即事物现象本身并非色自我构成,而是  相似文献   
6.
传承与延续:叩问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在现在文艺现象和文本发生变化的今天,我认为跨学科是一种必然。在文学文艺越来越走向泛文本时代,文艺文本变得越来越庞杂的当前,如果只坚持文艺学学科原来的理论立场、视野和方法是不够的,必须面对新的文艺文本现象,才能发挥人文学科的作用。现在讨论到社会学科的时候,因为它对社会现实的介入比较深,往往就容易受到重视,那么人文学科应该怎样做?如果离现实太远,就容易被冷落,而且研究者往往也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能够坚持住当然需要一种勇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不去面对新的文艺文本现象也很难,你必须去解释它,如果避而不谈,那人文科学的意…  相似文献   
8.
从印度佛教的最初传入到晋宋之交,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在这四百多年中,印度佛教逐渐渗入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考察一下汉魏两晋时期中国对印度佛教文化的接受过程,于我们今天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一据史载,中国最早接触印度佛教,是在公元前一世纪。《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  相似文献   
9.
试论佛教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各种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对之进行了较详细的梳理,从中归纳出佛教美学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即一、美是幻影;二、美是体验的;三、虚构与夸饰;四、推崇完美。文章对它们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说。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12月 3- 4日 ,全国文艺学博士点及部分硕士点的导师与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在暨南大学召开了“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这组短文是根据部分发言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