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就业的调整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即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并显示出与这个新阶段相联系的劳动力市场特征,揭示出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论证了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因而农民进城打工已具有不可逆转性。文章还指出,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迫切需要发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即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通过国际比较,文章论证了城市化作为新增长点的意义,对未来城市化的速度进行了判断,并澄清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扩张和人口增加的关系,进而论述了推进深度城市化战略的要点——新老居民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相对数量通过影响一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在传统战略下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扭曲配置,严重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消除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扭曲的制度根源,建立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成本补偿机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长期就业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也相应提高,并给农民、企业带来收益,推进了经济增长。然而,城市居民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动机,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帮助形成了排斥外地民工的歧视性就业政策,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现行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本文尝试从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角度解释地区差距。文章从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角度揭示了不同地区禀赋比较优势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 ,通过估计生产函数计算了不同地区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研究发现 ,由于市场发育水平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水平尚不完善 ,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尚未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目标。在改革期间 ,物质资本的边际报酬在地区间差异较小 ,并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走向趋同 ;而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在地区间的差异存在着扩大趋势。地区间生产要素边际报酬差异导致地区差距 ,其变化趋势与生产要素流动性和市场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同失业率一样 ,劳动参与率也是反映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 ,那些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的劳动者 ,因长期找不到工作而丧失信心 ,退出劳动力市场 ;同时 ,本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劳动力可能推迟或放弃寻找工作。这种劳动参与率的降低造成一种隐蔽性失业现象。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五个城市的调查数据 ,展示了近年来 ,在下岗和失业现象日益严峻化的同时 ,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趋势 ,并揭示了城镇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之间的关系 ,表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失业的结果。通过建立两个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影响劳动者处于就业、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等三种状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相关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命题出发,回顾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与经验中关于收入分配与发展阶段关系的成果,评述了相关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探讨了随着经济增长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条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再分配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对收入不平等容忍程度的降低,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必要务件.本文特别揭示和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阶段特征,强调了劳动力更加充分流动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业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问题,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引起人们日益增强的重视。但是,对于我国农业中应建立什么样的合作经济组织和怎样建立,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合作理论的缺陷入手,探索合作经济的生命力所在和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存在条件。 一、传统合作理论的缺陷 传统的合作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流派: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理论,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合作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理论。19世  相似文献   
8.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林毅夫,蔡昉,李周一.引言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尚未完成,目前还存在些阻碍改革深化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上,由于...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206
随着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提高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以及以人口抚养比不再降低为表现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向新古典增长阶段的转变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开始出现,靠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型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从经济增长理论、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等角度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亟须通过政策调整,形成国内版的"雁阵"模型和"创造性毁灭"的政策环境,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并且从技术进步和体制改善中获得更高效率,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经济学的诠释。认为人类达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其实质在于依靠人力资本的增进和技术的创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批驳了利用可持续发展观鼓吹中国的发展可能成为世界的包袱或威胁的观点,另一方面剖析了中国现实中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上的政策扭曲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