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表象来看,生活在我国现实中的人们似乎已经感觉到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相互影响,但从理性认识上,人们并没有真正从市场经济角度深入理解人的存在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也没有真正从人的存在方式角度深刻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实现。其实,在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关系问题上,如何做到从一方理解另一方,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涉及到如何理解人、尊重人和塑造人以及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关系到如何理解和建设市场经济。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关系问题,是我们最需要的,但又是较为缺乏的。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自近代以后,前进的步伐开始放慢,并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因究竟何在?通过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发现:我国社会发展缓慢和落后的深层文化原因是── 一、重“天命”而轻“人力”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要受一种核心的文化理念的支撑和引导,这种理念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命运。中国古代的哲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的伦理哲学或人生哲学,它为人生和社会提供的理念主要是“仁”、“义”和“情”。它要求世人追求中庸平和、安分守己、顺从、听天由命、谦容不争、安贫乐道、不为最先和忠恕等。不容否认,以这…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 ,实际上具有三个基本向度 ,这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作为唯物史观诞生标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考察方法及其前提 :“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里 ,他们实质上指出了唯物史观包括三个基本向度的内容。接着 ,他们分别从这三个基本层面对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第一个基本层面的内容是围绕“有生命的个人”展开的 ,它主要包括“个人的自然性”、“个人和自然的关系”、“先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过程中,有关研究范式的讨论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上,有的学者强调应采用微观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评当代中国的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加以清理和总结,力图把握正在转型和建构中的中国人学的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的人学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起点。本文还针对中国人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从正面建设性的视角阐述了作者关于人学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超越意识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民族,在其各自的审美文化衍进中,都在不同的层次上追求着这种审美超越的价值.然而,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哲学意识上的差异,使得各自在审美超越意识的把握上呈出了迥异的风格.探究这种审美超越意识的差异性,无疑是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中西审美意识的差异性,有着深层的文化哲学背景.—般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切文化肇端的逻辑起点,对于自然,中国和西方先民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其客观原因在于,历史上,古希腊民族是直接从野蛮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文明的;在地理上,远古时代的地中海沿岸气候十分恶劣,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