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南京市失业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长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3):8-11
根据"五普"南京市人口10%抽样调查数据,对南京市失业人口状况作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失业人口约占"非在业人口"的1/10略多,其中近2/3为"寻求再就业"人员.人口抽样失业率为6.08%,城区失业率较高,老城区人口失业问题更严重.15~25岁初次寻求就业和40~45岁寻求再就业的群体为两个"就业困难年龄段".女性群体在就业上处于明显弱势,其中25~45岁女性失业比例显著高于男性.但在初次寻找工作中,年轻男性碰到的困难大于年轻女性,而在失业后寻求再就业过程中,女性的困难远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南京人口迁移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2):18-23
根据“五普”10%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对南京20世纪90年代后期迁入现居住地人口的数量、速度、年龄、性别结构以及来源地、类别、迁移原因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大规模迁移人口对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做相关决策时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区建设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 ,是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新世纪初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给出社区管理体制概念含义的基础上 ,将我国目前城市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归纳为三种模式 :“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形似神异”的混合管理模式和“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并认为第三种模式的管理体制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同时 ,讨论了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及构建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宜昌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宜昌市农村独女户家庭生育意愿与行为研究”专题调研获得的有关数据 ,讨论分析了该市农村独女户家庭群体生育意愿与生育动机的构成 ,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在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时间与间隔、优生等方面的意愿、态度、知识与行为的变化 ,以及在生育上将家庭幸福和对社会的责任结合起来的开明、进步思想。调查结果反映出农民群众的生育意愿、生育动机和生育观念开始向现代文明进步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计划生育“三结合”载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5(2):12-19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计划生育“三结合”载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载体的形式、功能、种类与特征,载体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载体建设的科学管理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的几个特征及其思考——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3-8
数据对比显示,近10年来我国家庭迅速向规模微型化、结构扁平化、类型特殊化方向发展:家庭规模和代际数不断下降,2010年家庭平均仅为3.09人,代际数为1.85;由1人或2人构成的超微家庭比例由2000年的25.34%上升到2010年的38.90%,在城市占比超过45%;一代户由1/5上升到超过1/3;单人家庭数量翻了1倍多。2010年占家庭比例达到14.5%。家庭的这种变动趋势,意味着家庭养老育幼功能在急剧丧失,家庭发展存在着巨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削弱。在此情境下,调整独生子女政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周长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3-7
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城镇化加快、流动人口增加、失业人口较多、民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薄弱、人们婚育行为多样化、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建设迅速发展等引发的诸多新挑战。建立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加强新型社区生育文化建设,建立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障体系,成为应对挑战和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五普”及有关数据分析 ,南京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存在明显的再就业困难群体、非正规就业规模与影响难以评估。促进就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多层次、多方位的共同努力 ,这包括坚持正确的促进就业指导方针 ,大力发展就业弹性大的服务业和非正规就业 ,吸纳失业职工 ,在社会上培养“创业精神” ,促进人们劳动就业观念转变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信息系统以及依托社区贯彻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推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经过从"以条为主"到"以社区为主"的演变,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简要分析产生演变的客观条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以社区为主"的新管理机制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职责和应理顺的内外工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长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1):30-33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应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地方法规为指导,改革基层已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以政策管理代替计划管理,以基本的生育政策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努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建立包括村(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为特征的管理体制,建立依法管理、政策推动、"费随事转"、项目带动、部门配合、综合治理为特点的工作机制,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方便群众、优质服务为特征的技术服务阵地和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领导重视、队伍健全、投入到位为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