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完全免费   4篇
  综合类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价值活动各环节遍及全球,并在一些特定区域高度集聚。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揭示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组织模式扁平化,企业呈现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并存,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正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领域等六大趋势。进而提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重视市场作用,强化合作,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以及将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
水源保护区可持续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这一水源保护区(含水源补给区)占县域面积83%的典型区域的剖析,探索处于水源保护强烈制约之下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就密云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水源保护区而言,可持续产业发展方向为:第一,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方向;第二,无公害型高科技与城市型工业方向;第三,旅游服务业方向,第四,房屋等居住空间开发型产业方向,同时应根据水源保护区内的空间差异状况,因地制宜,形成合理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及其软化与消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结构刚性的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呈现“凝固化”特点,农业劳动力就业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转换,以及城乡差距难以缩减等方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缓慢,就业转换滞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因此必须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从资源型、成本型转换到目前的综合(市场+生产+信息)型。开拓东道国市场、建立国际性生产与流通网络、专利与信息收集以及劳动力保证与利用成为日本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剧烈变动下的各区域区位条件以及比较优势的变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区域性差异与变化更为明显。日本对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区域的直接投资动机的综合型特征进一步强化,对亚洲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从成本型向市场主导的复合型(市场+生产)转换,而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则处于从成本型向生产主导的复合型(生产+市场)的过渡之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尚反映出行业间的巨大差异及其变化,尤其是制造业追求建立国际性生产与流通网络的生产驱动型投资动机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基本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外直接投资是推进经济活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它作为参与国际分工与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而成为获取全球控制能力的关键。对外直接投资中最关键的是投资对象国的区位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竞争战略模式密切相关 ,追求低成本化的价格竞争导致区位选择取向于发展中国家 ,而追求市场战略的非价格竞争导致区位选择取向于发达国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跨国企业因所处层次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区位选择取向。日本选择对华直接投资在于自 80年代以来 ,中国成为日本消化国内过剩资本中最具生产成本优势的国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具体区位地点选择则取向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经济技术开发区 ,因那里具有政策与位置优势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或仍然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如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表现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快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其结果必然加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这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更加恶劣,并将对全国总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矿资源价格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外部成本三个方面分析科学的可持续的能矿资源价格的组成部分,探讨我国现行的能矿资源定价机制特征与市场经济国家能矿资源的定价经验,最后提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国际先进经验的我国能矿资源定价模式和转变现行定价法、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能矿资源价格构成等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8.
用环境经济手段保证西部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理论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联系中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用环境经济手段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提出应当在西部应用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改进西部地区的排污费收取政策,以及利用财政手段保护西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宏观调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转换模型并应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分析,发现1998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上升周期,但增长快慢程度经常改变,宏观调控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惯性和宏观调控的时滞、调控政策多元化目标的冲突及着力点不当、执行力度和贯彻落实不彻底等导致房地产调控的效果不佳。为此,要从明确调控目标、完善调控手段、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做出努力,使房地产宏观调控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矿产资源使用者成本的补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核心问题是实现使用者成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在现阶段,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使用者成本的市场化补偿机制,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良好界定的产权是使用者成本顺利补偿的前提;第二,矿山地租的合理征收,是使用者成本补偿的主要渠道;第三,以经济激励型管理模式逐步取代命令控制型管理模式,来解决无证开采、采富弃贫等问题;第四,培育矿业权交易市场,形成合理的矿业权价格与矿产品价格;第五,对资源所在地进行耗竭补偿,解决使用者成本的空间异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