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错误分析理论和学习者第一语言转换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90-92
错误分析理论认为习得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可以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其中语际错误是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积极进展的证据。本文根据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典型错误素材,指出第一语言转换是二语学习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运用会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冲击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111-113
学分制对发展学生个性,调整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分制下学生工作面临管理理念、模式、内容及形式的冲击。探索学分制下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管理理念,完善成才服务保障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依托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认知角度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策略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09-112
本文以过程写作教学理论为基础,从社会认知角度,通过帮助学习者相互评改作文来培养学习者写作策略能力。本文数据搜集与分析采用了定量方法——包括试验前测和后测,并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计算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衡量样本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提高了本项研究的科学性。最后讨论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学习者相互评改作文能加强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的三重神话及其症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是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它劝告人们把消费作为人生之最高意义,从而激励人们拼命赚钱,及时消费,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在于:它将自己背后不可告人的政治经济目的掩盖起来,为消费构筑了“民主平等论”、“人性解放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三重不可抗拒的神话,由这三重神话助长的消费意识形态与其鼓吹的生产关系的矛盾,使其陷入重重价值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机械原理课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09-111
十几年来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先进的CAD/CAE软件工具 ,大力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实行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 ,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工程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现代旅游业与现代主题公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主题公园是在传统公园和游乐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休闲、游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服务体系,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是我国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但缺乏大规模、大生态、大区域的主题公园,不能满足国际、国内游客的旅游需求。本文拟从主题公园的产生、发展及与现代社会生活及现代旅游业的关系出发,阐明西安地区开发建设主题公园的必要性、迫切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安旅游业优势转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旅游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市场竞争力较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为此,应对西安旅游业实行要素整合,积极开发客源市场,实行制度创新,发展相关及辅助产业,重视人力资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阴阳变化与龙蛇转换:-先秦时期“北方”山神话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60-64
生活于黄河及黄河以北的古代居民,发观了"山"的阴阳之性和阴阳之别,即运用这一发现来构造关于山的神话.先奏时期,以上述地域为背景的山神话山神形象,呈现着由"蛇"到"龙"的演变历程.龙形山神即成为阴阳思想观照的对象,成为阴阳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象征和说明.而阴阳的哲学属性则决定了龙形山神的奇异神性,直接影响着山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模式。根据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基本要求 ,应在我国建立起全新的、与科技资源市场化取向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市场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系统 ,以提高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时 ,对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则较为适合采用分散经营的模式 ,其资源的组织应更多地建立在权益资本激励方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夏部族河宗氏后裔的南徙与河伯、冰夷神话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汾河上游及黄河河套一带,是早期夏人繁衍之地,有名的河宗氏部族即生活于此。河宗氏部族的后裔沿黄河南徙,其中一支跋涉至渭水下游及黄河河曲一带,号称“河伯无夷”。这一地域本是川神冰夷( 无夷) 崇拜者的故居之地,也是川神冰夷( 无夷) 神话产生和流传地。“河伯无夷”作为符号形式,既体现着河宗氏后裔与川神崇拜者的融合,又意味着河神与川神的融合。它是含容着不同文化内涵的两组符号的重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