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完全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户收入成为国内大循环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研究表明,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能够显著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这种增收效果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土地面积的家庭具有异质性。此外,现代农业对农户收入的提升存在多种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证实,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进而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未来需大力发展真正具有组织带动作用的、能切实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户的“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情况下,厘清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现状是破解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长期保持劳动生产率差距之疑问的关键.笔者通过建立一个包括现代农业部门在内的托达罗扩展模型,将二元土地制度和农村信贷约束纳入其中,从理论上构建符合中国特征化事实的逻辑分析框架,重新考察刘易斯转折的现状、区间及拐点,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中介效应分析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前土地制度安排和资本要素均对劳动力转移有较为显著的直接作用,并通过该路径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是,前者对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抑制效应,后者则可显著促进劳动力转移,但该间接效应仅占总效应的7.7%.因此,引入现代农业部门实现土地、资本要素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结构收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