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1.
邵发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2)
现代性视域下的德性能力受到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挤压和型塑,技术能力伴生着理性之光的普照登上人类能力的圣坛,但其留下的结局唯有依靠重新审视德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互悖性关系,重述二者基于人的本体地位的一体的始基关照,才能合理化解其二者的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2.
邵发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94-397
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的突出特征是:基于现实的强烈批判性;个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和现实条件;自由个性的形成以物质性领域为基础;个人发展是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这是马克思所关注的个人发展的核心。它对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个人发展具有"康德意义"上的范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邵发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128-133
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特定传统价值环境的产物,而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视域下,意识形态的形成主体、场域、路径和载体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全球化和网络化下的意识形态进行考量可以发现,意识形态是一定的主体在一定时期的一种特定的价值观表达。新时期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再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和新的特点,亦即再意识形态化场域的虚拟-开放性、生存的共生-竞争性、主体的平等-隐蔽性、走向的同质-未完成性,其实质就是人类对自己的价值观在新的价值环境下的一种重构。 相似文献
4.
邵发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
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从其本意上蕴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因,同时也通过对资本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和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有机统一而成为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两大基本原则,从而界划了形形色色的各色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5.
邵发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1-16
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是对货币的属人性的形而上的一种反思,基于共同体的路径来切入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把货币共同体作为现代社会的关系载体,进而对货币作出基础性、批判性、历史性和抽象性的思考,从而整体性地把握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货币体系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一种致力于反思的维度,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