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 ,即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 ,“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实践模式尽管远非完善 ,但在西方公共管理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因而对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特征、过程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14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既是一种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又是一种公共部门管理的新研究范式。它的兴起受到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也是公共部门管理改革以及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鲜明特征,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功能环节。作为一种新模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经尚未成熟,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一些难题,但它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创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阶段中国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3.
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1-80
20世纪末期,随着西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各国相继掀起了公务员制度(文官制度)改革的浪潮.进入90年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情与环境的差别,决定了中西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目标、战略及具体措施上的不同.但由于共同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加上人事管理过程的共性,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的复兴--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主题与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经济学在近代西方曾是社会知识的总汇 ,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分化特别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分离导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 ,促使政治经济学的复兴 ,出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 ,它是这两门学科的有机融合 ;它关注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拓展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范围 ,是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0-39
公共选择理论不仅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政治学中的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的假说、方法和模式应用于政治领域,对政治过程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理论的解释。这一方法论的独特性是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力量源泉,也是它的虚弱所在。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有助于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的融合,推动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生活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但政府的干预是有局限性的,同样可能失灵。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对这个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思考,提出了一套防止和纠补“政府失败”的具体措施。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主持人语] 20世纪最后的20年,西方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实践上,西方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浪潮,管理主义取向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几乎波及整个西方世界;在理论研究上,伴随实践的变化,出现了“(新)公共管理”这一新的研究途径或范式。尽管这种新范式尚未成熟,但它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被认为是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然而,对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人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公共管理”是一个新学科的术语,抑或只是旧领域的新名称?它与“公共行政”以及“公共事务”和“…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需要新的战略思维——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纳特和巴可夫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该书中译本已于 2 0 0 1年 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一本在美国较早出版的系统论述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的著作之一。该书自问世以来 ,为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广泛引用 ,被许多大学的MPA(公共管理或公共行政硕士 )及MPP(公共政策硕士 )等研究生专业用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也被公共部门管理者当做战略管理实践的指南。该书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 ,称得上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领域的一本经典性教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途径或新的学科分支 ,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兴起于 2 0…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就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的观点。陈振明提出重视对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创新研究。指出,当代国外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治理与改革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而当前我国的政府治理与改革产生了大量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体制的逐步成熟,社会的阶层、结构、运转方式乃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变迁,客观上需要我国构建新型的公共治理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创新研究,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变革。张成福提出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必须关注“大”问题或学科的核心问题,认为当代公共行政领域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有:公民在公共行政中的角色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导向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行动问题;公共行政中多重角色之间的互动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责任实现问题等。在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中,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特色,但要在我国当前体制及现实状况下来研究具体问题。周志忍就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着重指出几点:研究的问题导向性;研究综述的写作;研究范围的确定;善于观察,联系实际,避免学术研究走极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研究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2-20
推进地方政府改革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探讨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系统方案,已成为当前公共管理研究的紧迫课题。为此,必须建构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了解研究状况,确立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标,探讨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探索、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理论,并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