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匣剑铁球山》是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64册中抄本独特、本事稀见的一种.此剧以武孝廉与车二姑的姻缘故事为主线,点缀剑侠行踪与清官断狱,通过角色突转、关目措置、道具复现等手法,形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叙事趣味,呈现出浓郁的川戏风味和地方民俗色彩.考察这一早期川剧的稀见剧目,也同时是清末牵连教案而遭到地方政府禁毁的禁戏,对于了解清末地方戏创演活动及四川社会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代官方推行的戏剧文化管制政策,对宫廷与民间的演剧活动进行了权力切割和价值分化.与历时形态变迁的缓慢凝滞相对.戏曲搬演形态的共时分层显得异常活跃,演剧活动场网的不同层次和阶段性变化,显示了明代剧坛分层自守、生态断裂的内在变异.  相似文献   
3.
宋代乐制的更革,带来宫廷伎乐及演剧活动的频盛,民间伎艺及杂戏杂剧不断输入宫廷。考察宋代制乐设官、正乐禁戏的过程,可以看出,宋代宫廷乐制的更革与官方用乐的种种规制,虽然对两宋戏剧撰演合一的发展态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中有抑制和束缚,也有推助和促动,需要仔细分辨;而教坊的立废、钧容直的蠲省,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杂剧演出在宫廷与民间的互动,从而推动了宋代戏剧史民间化、俗谐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福建客家土楼"五福楼"和"永隆昌楼",为道咸时期靠烟草生意致富的黄氏家族所建。楼内存留的对联、寿屏等文字中体现出的士商身份的交融,是晚清士、商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态度趋于一致的表现;"行善积福"的观念,体现出烟商价值认知的"儒化"倾向;于家族及商道中推崇"和"的思想,是客家宗族观念的表现。从细节阐释和文化接受的角度考察客家土楼的文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审视晚清客家商人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5.
丁淑梅 《河北学刊》2004,24(4):165-169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乐户向民间的流播 ,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以及职业所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 ,奏雅乐歌舞、操百戏俗艺的乐户成为官方权力话语和民间意识互动的重要中介 ,并由此带来了雅俗文化观念的对峙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之优戏表演绵延不绝,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戏谑性的妆演,隐含复杂深刻的历史内容,因其牵动道德、宗教与文化学术方面的敏感神经,尤其与时事政治相抵牾,而屡遭官方惩禁,但它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的俳谐精神,则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作为早期戏剧不可多得的“真戏弄”,在戏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代在太常之外置梨园与东西二教坊,为民间戏剧演出提供了活动空间.戏剧搬演走向高潮的突出标志,即分朋、分市竞演活动的产生.上层的禁断并未发挥实际效果,却从反面显示了唐代演剧活动在表演形态、场景装置、服装道具、戏班体制等方面不断成熟的盛况.正是这种对阵竞演、俳优竞谑、聚伙搭班的风气,促成了唐代演剧生态的兴盛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丁淑梅 《阅江学刊》2014,(2):130-136
傩戏面具是傩仪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俗艺术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另类记号,它有自己一整套程式化、结构化的记号概念和演述系统。根据傩戏面具的纹样图案、五官造型考察傩戏面具的层级迁延与群落形态的类型学意义及其细节特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这一借由行动和表演形成的、与固有的文字书写史相区别的另一维度的演述史。傩戏围绕面具完成了艺术与宗教、物质与非物质的转换机制,演述着与人有关、与天堇有关、与神鸟有关、与人类精神愉悦与灵魂自由有关的密码记号---待时而动、知行合一、超越现世苦难、自由在地行走。傩戏面具的背后蕴含着穿透历史与时光的非物质之“道”。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现代化功能的全方位展开就是教育发挥建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作用,最终实现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由必然向自由的飞跃。以此为基点,本文主张在全社会建设一个开放的连续的教育系统工程,利用教育的各级环节工程控制个人对自由的放任性与群体发展的失衡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个体生命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煅铸新的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主体意识,达到人的深刻性与丰富性的统一,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跨世纪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的“关键工程”,而完善培养选拔跨世纪干部队伍的机制,则是实施这项“关键工程”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培养干部的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特别是十一届三中以来,我党确立和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