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名女子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守活寡的她逾越了自身的伦理身份,与人私通,怀有身孕,违背了身处的伦理禁忌,导致追求爱情和人伦梦想的破灭。然而,她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向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宣战,完成从父权制下的一名"悲女子"向"反传统伦理女勇士"的转变,从而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2.
瑞典语是芬兰各大学的一门学分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满足高达91.5%的芬兰语学生未来工作或教育的需要。然而,瑞典语的学习却基本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业课学习的语境,这种"脱境"的语言学习不仅遭到学生的质疑和责难,而且瑞典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也出现了严重的冲突。研究芬兰大学生"脱境"瑞典语学习的困境与特点,会为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华裔美国小说中父亲形象的研究基本分为三类:鞭笞美国主流文学中华裔男性被“阉割”的“他者”唐敖形象;颂扬好战的“关公”、嗜血的“李逵”等中国古代侠义男性主体意识英雄形象;探讨中国“书生”的精神特质熏构美国华裔父亲形象的可能性。这些研究仍是聚焦延续近半个世纪的“赵汤之战”,忽视了华裔美国小说中“理想父亲形象”由缺席、错位到独立的历时动态建构过程。华裔父亲形象的动态变迁勾勒了华裔作家们的一条自我身份定位的轨迹,影响了华裔文学在不同时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窗”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包含着象征意义的斗争,并孕育着故事情节在跌宕中的高潮而这其中所体现出窗的本质与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精美散文《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现实之窗和心灵之窗在作品中都达到了统一,以窗为切点的本我与本我斗争在追求本心中也最终得以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男旦的艺术     
书影 《阅读与作文》2009,(12):58-60
2009年7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成功举办了“盛世霓裳”——2009李玉刚悉尼歌剧院个人演唱会,把中国民歌、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形成了强烈的视觉、  相似文献   
6.
Flower-Hayes的认知模式认为写作是一种心理认知参与的、解决问题的行动。通过构思、转译和修改,写作者把元认知知识内化,转变成具体的写作技能和写作内容。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考研英语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认知策略在写作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以促进英语写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诗》把花木兰生动地刻画为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位不朽的女英雄形象,而美国迪斯尼《花木兰》(Mulan)以中西文化相融的手法赋予了其时代的内涵。通过比较,从文化的角度即文化认同、女性文化和多元文化,解读花木兰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赵书影 《南方论刊》2008,(3):96-97,95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发生了由先锋写作向现实写作的转型。这一转型在整个先锋文学寻求转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余华转型的现状描述,对余华如何转型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余华的转型并非意味着其先锋性的消解,其转型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标志着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走出西方的影响,在先锋文学本土化的探索之路上的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代表作《中国佬》深刻地表现了满怀"美国梦"的华裔男性移民身处西方语境伦理缺失的惨状及其家庭的伦理诉求。身为男人,他们被象征性地"阉割",丧失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自然伦理身份;身为美国移民,他们被主流社会和历史"掩埋",被剥夺了享有尊严和保障的社会伦理身份。从"唐敖"到"杜子春"、从"中国的秀才"到"美国的洗衣工"、从"修建铁路的先驱"到"沼泽野人",他们的悲剧揭示了华裔男性在美国排华政策期间艰辛而漫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