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骚"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的承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香草美人"手法是楚骚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构成楚骚浪漫特色的重要因素."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就咏物抒怀、神女、恋情和游仙等几种主要文学题材的巡礼,即可以见出这一表现手法在六朝文学中承传之一斑.作为一种比兴象征手法,香草美人的寓意或显或隐,在楚骚时代如此,在六朝中也不例外.香草美人手法的承传,在推进六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粲赋论     
<正> 曹丕说:“仲宣独自善于辞赋。”(《与吴质书》)在建安七子中推崇王粲的辞赋。刘勰说:“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亦魏晋之赋首也。”(《文心雕龙·诠赋》)把王粲列为魏晋八家赋的第一家。王粲在赋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重视与肯定,是有道理的。王粲是建安时代辞赋发展转折阶段的第一位赋家,他的赋全面展现了情感在作品中的地位,显示了从汉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崭新风貌。王粲生活的汉末建安时代,是一个充满苦难  相似文献   
3.
于浴贤 《东南学术》2007,(4):127-133
六朝拟古诗的繁荣,乃是文学自觉、文学不朽意识下的产物;是六朝人以才学自负与骋才风尚的表现,并蕴涵着六朝兼容开放的诗学精神。六朝人的拟古真正是一种学习提高的途径,一种表现和检验自身才学的手段,一种艺术兼容和开放意识的展示平台。拟古诗的繁荣与六朝蓬勃向上、开拓创新的诗学精神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陆机以东吴贵族及才子的身份而入仕西晋王朝的经历 ,形成了他矛盾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 ,也是陆机赋东吴情结的成因所在。陆机赋中对父祖光荣的追慕与自豪 ,对故土亲人的眷恋 ,对朝代兴衰、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以及对吴楚名物、文化的赞美与张扬 ,都表现了浓浓的故国情愫 ,东吴情结何其强烈 !陆机赋第一次把故国情感引进赋中并对庾信故国乡关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当代都邑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光明日报》百城赋的刊发,标志着当代都邑赋繁荣时期的到来。当代都邑赋承传了汉大赋的创作规范和艺术传统,吸纳着新时代的社会文化精神,以崭新的艺术风姿扬眉吐气登上了文坛。沉寂半个多世纪的都邑赋,终于如火凤涅槃,重获新生,焕发出绚丽多姿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7.
在具有“雅颂”传统的汉赋中,男女恋情主题在经学思想的桎梏下,表现得既稀少且独特,它或以人神之恋的浪漫形式表达具有现实意义的男女之愤,或在帝妃之恋的描写中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尘世之爱,或以否定的面目出现,在寓劝于讽的形式中曲折地表现常人之恋。这些作品题材独特,结构巧妙,既曲折地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赞美,又符合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原则和赋颂精神,其内容具有复杂的二重性特点,时代印记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8.
林怡著《庾信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全书约十三万字 ,分七章 ,每章节多以谨严的考证 ,深刻的辨析 ,挑战该课题中长期存在的疑点难题 ,新见解、新观点时时出现 ,并且在高度归纳整合的基础上再现了历史丰富生动的面貌。作者善于对抽象、概括以及零散的史料进行发掘、考辨、充实和整合 ,以再现历史丰富多彩的面貌。如“风流世家子———庾信乡里世系和家族”一章 ,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包括零散、片断史料的钩沉、荟萃 ,然后加以去伪存真 ,归纳整合 ,生动地揭示了南阳新野庾氏家族自先祖庾滔从西晋末徙居江陵至庾信 ,历代门户…  相似文献   
9.
两晋南北朝时期 ,隐逸风气大盛 ,其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动荡黑暗 ,政治杀戮尤为残酷 ,士大夫便将隐逸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二是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与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相结合 ,使隐逸风气更加炽盛。在隐逸风气盛行的同时 ,出现了大量的隐逸赋。隐逸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 ,从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隐逸风尚 ,生动而深刻地描绘出当时隐士的风情百态 :或塑造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或披露由仕而隐的矛盾与无奈 ;或调和陵薮与市朝 ,表现朝隐的生活与思想 ;或揭露假隐士的丑陋面目。通过这些隐士群像 ,再现了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贽既是思想家、学者,又是一位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多种社会文化角色的交融,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也形成其诗人情感的丰富深广,并不乏绚丽浪漫情调。思想家的深刻睿智与学者的博学醇厚,又极大地助益其诗歌艺术,形成其诗歌通俗与雅致兼赡的语言特色,优美的意境,含蓄隽永的韵致,以及澹泊凄清与豪逸悲凉并存的风格特点。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