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内在超越确定儒家思想特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主张。这是力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凸显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质的一种进路。随着中国内在超越与西方外在超越说流行开来以后,人们发现中国也有外在超越论说,西方同样有内在超越言述。于是,内外在超越便不足以用来界定两种文化的特质。即便承诺内在超越的断言,那么需要看到它的双刃剑性质:它并不单纯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优势,同时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阻断。儒家必须致力于实现三个突破,才能连接两个长期的阻断——神对人的规范与约束、物对人的独立与价值。由此,儒家及中国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失于现代首创的败绩,承诺高位政治规则和认知外部世界,逆袭上位,实现古今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存在“照着讲”与“接着讲”的不同取向。前者的学术史取向与后者的“思想”史取向相当不同。但“接着讲”也有不同的取向:有“批判”的“接着讲”,主要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研究进路;也有肯定的“接着讲”,主要体现为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进路。聚焦后者,按中国“知行”高度相关的思想结构特征,各偏一方的两种研究路径展现出来:像梁漱溟那样,他接着中国政治思想史而创造性讲出来的思想,直接导向中国的现代政治实践;对牟宗三而言,他“接着讲”中国政治思想史,重点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现代学科主题建构上。两者的偏好不同,分别指向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端点,但共同结构起儒家式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基于近期顶层设计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纪念全国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以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这四次会议,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提供了基本框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体系、现代化的立法体系、现代化的协商民主体系、现代化的法治体系。从客观描述而非价值评价的角度看,有效达到四个预期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任务就可望完成。对一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而言,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比较起来,民主制度与依法治国构成最重要的两个支点。  相似文献   
4.
任剑涛 《学术研究》2022,(6):52-62+177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在资本时代刚刚显露生机之际的先知性批判作品。他对资本与权力展开了双重批判,从中凸显了理想的社会模式。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明显是秉承马克思的思想余绪,在资本取得全球胜利之际,对其展开持续批判。但相比于马克思对资本的双线批判而言,皮凯蒂的批判仅限于对资本的单线批判,而对权力不仅网开一面,甚至认定那是矫正资本造成的不平等的希望所在。这是一种落单的批判。不问国家权力是否能够矫正资本错失的单线资本批判,其系统性、彻底性与有效性都将受到影响。在影响人类社会活动方式的资本与权力两种巨大力量面前,只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就处于一种要么坚持马克思的批判理念,要么将其放弃的决断状态。  相似文献   
5.
汉景帝末期,文翁掌蜀。文翁治蜀,以兴学的方式敦风化俗,促进蜀地融入一统天下。在“秦汉之变”的历史背景中,文翁之举的历史意义充分浮现出来。暴秦的二世而亡,促使汉朝统治者慎思国家治理之道。“汉家制度”由是浮现: “汉家制度”经三变而成,文翁正处在变局的第一阶段。他在蜀地的探索,不仅为一地治理模式垂范,而且为“汉家制度”的国家重建奠基。文翁成功地为中国重归大一统的政制探路。但从评价的角度讲,文翁身承的“汉家制度”,究竟是不是中国之为中国不可变更的制度机制,还是一个需要在历史维度进行再探讨的问题。如果确认古今之变的不可避免,那么文翁的历史价值便不能直接被视为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理想政治形态是王道政治。王道政治一般被理解为仁政德治。这是一种治道意义上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具有政道含义:它由天道提供正当性来源、由王道保证合法性基础、由王权供给实体化建构,从而将现实政治权力置于严格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审查之下。王道政治是一体三维的立体化政治理论,不是一种平面化的治道设计。王道政治的道德资源丰厚。霸道政治是儒家所轻视的政治形态,但霸道政治的政治建构能力似乎高于王道政治。在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之间,不同文明形态相互之间的矫正功能得以浮现,王道政治应当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是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涉及到国家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还是目的性存在的大问题.基于前者,导出了限制国家权力、促使其理性运作的国家理性论说;源于后者,引申出赋予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成为自证其理性、正当的国家理性言述.国家理性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从政治观念史和政治实践史两个角度可知,国家理性有两类论说.国家理性表现出现代国家建构中两个鲜明的路径,即威权主义国家和民主主义国家,这两条路径各自获得了界定它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诸神之争"是马克斯·韦伯用来指称现代西方走出一神统治之后的价值多元局面的一个命题。在价值多元的局面中,不同价值立场的政治理论阐释者相互攻讦,陷入了意识形态化的对峙僵局。其实,在多元价值竞争的处境中,各种价值主张背后都有其学术传承和论证脉络。只要免除意识形态的固执,就足以在政治理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底线共识:从韦伯保持清明头脑到罗尔斯"政治的"思考切入,人们拜谒诸神,凸显诸神认可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政治理论的论述中,公共与私人既是政治空间的概念,又是政治价值的辞藻。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中,人们常常看重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其实,维持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巧妙的均势状态,才是现代政治社会支撑起公共空间最重要的事务。公共化的危险在于,私密空间的彻底公共化,将公共的价值作为侵入私人生活的理由,从而使公共变异为专制的手段;私密化的危害在于,沉浸在私密空间中的人,彻底拒绝担当公共责任,从而使政治社会丧失了存在依据,也会因此有利于个人专断。只有维护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均衡态势,才足以有效捍卫公正公平的民主宪政状态,进而有力地保护公共利益和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个从传统形态的国家转变为现代形态的国家,不可避免要经历典范选择、领袖主导和自主发展等方面的历练.中国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由全心模仿美国,到悉心仿效苏联,再到欣赏新加坡,其间由国家领袖人物主导的典范选择,对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现代转型国家,依靠模仿是不可能完成自身现代转变的.因此,在模仿成就了中国现代转变巨大成就的同时,超越既有现代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中国自身发展模式凸显而出的理由.而在新加坡与中国之间总结归纳中国发展路向问题,则更具有影响中国今天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