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西周铜器铭文中习见词汇“逢逢渊渊”的释读。从字形、音韵、训诂、文献多种角度提出崭新的见解,以之与旧读“蓬蓬勃勃”相互比较,见其异同。指出“逢逢渊渊”本是形容钟鼓之声的象声词,引申为盛大之意。并顺便涉及与“渊渊”有关的铜器铭文“阗阗”的释读。  相似文献   
2.
说麗     
从私人所藏一片甲骨卜辞中出现的“麗”字,考证“麗”本从“鹿”,从双“角”,会鹿角美丽之意。引申有“对偶”之意。“麗”从双“角”,“角”也是“麗”的声符。“丽”是“麗”的简化。同时,考证卜辞“麗”的地望。  相似文献   
3.
橋形布幣攷     
桥形布的国别,迄令尚未彻底解决,其中“■”、“■氏”旧属韩国货币,“槅”旧属赵国货币,根据字形分析和地望考察,则均应属魏国货币,至于“分”战国前期也应属魏境,“京”则可能是赝品,因此,桥形布是明确无疑的战国前期魏国货币。  相似文献   
4.
第二批沪简选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琳仪 《学术界》2003,(1):85-93
第二批沪简选释@何琳仪$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相似文献   
5.
秦文字远绍两周文字,这已是古文字学界公认的事实,春秋后期,东方诸国的文字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形成所谓“六国文字”,秦国久据宗周旧地,文化深受其影响,因此秦文字远不如六国文字那么奇谲难识。然而秦文字之中也有少数形体殊异者,辩析其与标准秦篆的异同,对研究周秦系统的文字也许不无小补。本文试举五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晋方足布汇释何琳仪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战国中晚期,三晋地区普遍流通平首方足布,或称方足小布,或简称方足布。其铭文内容均为地名,不重复者约计百种以上,堪称各类货币铭文之冠。这批大宗战国文字材料,过去曾有若干著作予以系统整理。“现在看来尚不尽人意。今不揣...  相似文献   
7.
秦统一六国,对儒家典籍严加禁锢。汉初始“除挟书之律”,并“广开献书之路”,从此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典籍相继发现。这类材料的字体与当时通行的隶书大相径庭,故称“古文”。古文一般书写在竹简和缣帛之上,不易保存。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文物出土之日即澌灭之时。因此,汉以后罕为流传的古文已是屡经传钞的第二手资料。由于种种天灾人祸,古文多已亡佚,于是后代兴起一股辑佚传钞古文之风。北宋郭忠恕《汗简》就是这类辑佚的集大成者。《汗简》问世千年,殊少知音。其字形上与殷周文字龃龉难合,下与《说文》小篆每多相悖,长期以来被视为“大抵不能用”的“务为怪僻”之物。本世纪60年代以后,几批重要的战国文字资料陆续出土。其中,许多字  相似文献   
8.
新蔡竹简选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河南省新蔡县葛陵楚墓所出 1 50 0枚竹简 ,2 0 0 3年 1 0月正式发表 ,这是近年楚简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本文选择其中若干问题予以讨论。例如 :楚人最初居于丹淅流域的均州 ,而后向西向南开拓疆土 ;通过若干地名的系联 ,反映楚、赵联盟与齐、魏、卫联盟的一次战争 ;以及若干卜筮和遣册的专用术语等等。凡此种种 ,或印证典籍记载 ,或补典籍之阙 ,对楚文化乃至先秦史的研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信阳竹书与《墨子》佚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竹书 1~ 2号简与《墨子》佚文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本文在诸家这一共识的基础上 ,对竹书关键性词语重新考辨 ,以印证墨家的“尚贤”思想  相似文献   
10.
秦统一六国,对儒家典籍严加禁锢。汉初始“除挟书之律”,并“广开献书之路”,从此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典籍相继发现。这类材料的字体与当时通行的隶书大相径庭,故称“古文”。古文一般书写在竹简和缣帛之上,不易保存。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文物出土之日即澌灭之时。因此,汉以后罕为流传的古文已是屡经传钞的第二手资料。由于种种天灾人祸,古文多已亡佚,于是后代兴起一股辑佚传钞古文之风。北宋郭忠恕《汗简》就是这类辑佚的集大成者。《汗简》问世千年,殊少知音。其字形上与殷周文字龃龉难合,下与《说文》小篆每多相悖,长期以来被视为“大抵不能用”的“务为怪僻”之物。本世纪60年代以后,几批重要的战国文字资料陆续出土。其中,许多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