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最早时期。政治教育制度的制订吸纳了不同学者的进步思想。本文归纳了以李特、施普朗格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从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公民、政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为国家服务”和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国家有用的公民”等思想。这些思想符合魏玛政府巩固政权、缓和国内外局势、积极重建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因此,这些思想被吸纳到《魏玛宪法》中,赋予最高的法律地位。魏玛政府据此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政治教育体系和制度,开创了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先河。同时,这些包含资产阶级民主进步观念的思想为当代德国民主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既包含政治教育,也包含道德教育。国内学界把对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也主要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内。随着我国政治的发展,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对政治教育开展专题研究,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下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政治教育学成为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90年代德国波鸿大学在理、工、医专业学生中实施的“人文科学基础学习模式实验”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介绍和评论,认为该实验所体现的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构成和职业实践的特点,开设能够向学生展示多种求知方式,增强提出问题和综合不同观点的能力,开发创造能力和设计视野的综合性人文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自然和技术本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联邦德国建国之初,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经历着深刻转型,政治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但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联邦德国学术界及联邦政府政治教育机构对政治教育该如何适应并大力促进西方议会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的问题争论不休。本文从20世纪50年代的欧廷格与李特之争、60年代的政治教育大讨论、70年代的"解放"与"理性"之争,梳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思想争论。这场关于政治教育思想的争论,实质上是德国学术界对当时德国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学术思想的方式所作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德国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德国,以民主和政治参与为核心的政治教育工作,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德国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和政治统治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一.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6.
德国文化教育学是20世纪以来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该理论在教育哲学方面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的,是20世纪教育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流派。同时,它对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刻分析,使它又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这种基本倾向和理论特质对于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近几十年来 ,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则与社会的发展极不同步。本文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阐明了心理危机的概念与特征 ,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表现 ,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提出了危机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从心理危机入手 ,将危机管理和预警系统作为主要内容。在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8.
联邦德国政治教育中心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部设在波恩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DieBundeszentralefürpolitischeBildung,以下简称联邦中心)及其在各州的分支机构(LandeszentralefürpolitischeBildung)是联邦德国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生态德育内容成为培养现代生态公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依据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目标、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和专业多样化的要求,遵循普及性与专业性、整体性与层次性、自律性与他律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生态环境知识、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是有效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