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社会经济预测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经济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决策的成败。因此,作为预测主体——预测者,必须树立科学的预测观,运用科学的预测论和方法,以作出科学的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评判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又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市场化这一形式古老而内容常新的难题。文章认为,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创举;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最终让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场机制、效率与公平问题暨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乃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愈发达,商品流通中的文化价值更显得珍贵,其份额也逐步提高.任何新的产品和服务,都发端于新的创意.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产业链的高端产业链.深入探讨消费者的物质尤其是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变化、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文化价值的实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测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原动力的推动下,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创新具有一种"蝴蝶效应",孕育着古老的中国书画艺术走向现代的嬗变。我们的民族,总需要有那么一批"为艺术而艺术"的"艺痴"。唯有以开放、创新的理念,保留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后一片净土,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或许才更有利于培育出一批类似达.芬奇、凡高、毕加索式的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再造出一批类似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式的东方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5.
刘开云 《学术研究》2005,3(10):55-59
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高低多由同行、艺术权威来作鉴定,而其市场价值的高低则要另当别论。书画艺术品价值的市场甄别,并非一般的市场法则说明得了的。它不像物质产品可以统一定价,或批量生产,按质定价,按劳分配,按劳取酬;它不像工业品和农产品,有一个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作定价参考。对中国书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商品的市场交易行为,决不能按普通的物质商品流通理论来解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规范运作,必将迎来书画艺术品投资的新一轮热潮。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化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文化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赖于创新思维和产业化.文化如果不商品化、产业化,就等于没有实现它的(商业)价值.现在人们所讲的文化产业,严格意上讲是文化创意产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科教兴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必须将它落到实处.既然现在已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将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纳入文化产业统计分类.  相似文献   
7.
“课题经费“背后的玄机与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许多高校的考核方案中规定:必须完成三项任务,即教学、科研(发表论文或专著)、国家级课题或省部级课题,且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其中,科研任务尤其是课题任务,常常令人烦恼,担心“难以过关”。这种“非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不可”的导向,必须在所谓国家级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多少篇文章的考核指标,恰似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不仅年度考核是这样,高级职称的评定亦是如此。眼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这样的规定:晋升副教授、教授,必须主持承担省部级课题、国家级课题,这已成为必备的硬条件,刚性指标。难怪有人说,若按这样的标准,恐怕当年的胡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等学术巨擘都很难被聘任为教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合流。文章通过探讨综合─—分析─—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两大科学的联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而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却仍栅来迟。因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跳出自我封闭的思维怪圈,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中国本土学者为何难出诺贝尔奖得主?究竟是哪方面抑制了我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就经济学而言,必须正视:数学功底不深,"数学化"的强度不够,乃是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加之人们对市场化、民营化、"经济人"假设、数学模型等仍然心有余悸,相关分析研究往往着力不够.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经济学悖论".这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了1/4世纪的时间.对改革中的一些失误的反思,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板子究竟是否应该打在经济学或经济学家身上?这类问题颇值得深刻反思.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并非某些经济学家纸上谈兵的结果,它归根结底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创举.而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不断呼唤并催生着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