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的社会责任问题,是谢尔登管理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立足于追问管理的终极目的和本性,谢尔登阐明了为什么工业管理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性与社会双重根源.工业企业是人们合作的复杂形式,工业是共同体的一部分.工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业的代表,它对共同体必须承担正确地服务于共同体的需要的责任,对进入工业中的人们,必须承担正确培养他们的精神、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的责任,同时,它还必须努力为人们提供较高的生活标准和最低限度的闲暇.谢尔登的上述思想,开拓了工业管理研究的社会整体优先的视野和历史主义方法,具有重要的历时性思想价值和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三个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创新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系统生成中的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相关性 ,脑力劳动正在代替体力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动态关系 ,应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三个重大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然为人立法,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一个实质内容.人为自然立法,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海德格尔与康德,一个是现代大思想家,一个是近代大哲人,两个人在时间上相差一个半世纪之多,然而两个人的思想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对科学的看法方面,康德试图论证科学的普遍必然性在于先天的认识形式,提出了人在认识上为自然立法,海德格尔则旨在说明科学对自然进行对象性思维的片面性,批判了科学活动中主体性的极端膨胀,提出自然本身的运行的尺度最终不以人的科学活动为转移;在对实践的看法方面,康德在实践理性的分析中提出,人应该按照理性所颁布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超越人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类建构资源活动的根本要求是合理性。需要的合理尺度 ,节约资源 ,以人为本是当代人类建构资源活动三个极其重要的终极合理性原则。需要的合理尺度 ,只有从社会发展的必然、实现需要的能力的可行性才能得到确定。节约资源 ,来自人类存在的理性和社会特征。以人为本 ,则是当今人类建构人力资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合理实践—不合理实践”框架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框架。无论是在社会关系实践维度上,还是在生产力实践维度上,都存在着合理实践与不合理实践的历史运动。任何一种实践形态的必然性、因而其合理性都是历史的暂时的,因此,人类历史从根本上是不断发生的新的合理实践代替旧的不合理实践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实践观这一框架的灵魂,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改造后所形成的世界永恒发展变化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深刻地存在于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之中。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框架及其辩证法灵魂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讨。这一框架对于认识当今人类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推进当前中国生产力实践与社会关系实践相互关联运动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学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一个从有限的整体思维走向比较彻底的整体思维的历史过程。泰勒在思维方式上是生产效率向度的局域整体思维。而梅奥开始从社会历史变化的角度审视工人生产行为,形成了“社会历史认识论”意义上的动态整体思维方式。巴纳德则自觉地关注组织本身的整体及组织与环境的统一,表现出彻底的整体思维方式。这一历史过程既是现代管理学自身的知识运动,也是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等主要知识对管理学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主体性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关于主体性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在主体的实践存在方式方面,主体的认识建构方面,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化运动方面,都已经深入到了问题的深层。又如对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主体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也进行了有创造性的探索。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探讨大多仍是局部的、某一层面的,还没有上升到对主体性的系统研究,因而主体性的整体内涵还未清楚地揭示出来。本文试图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主体性的各个层面,确定主体性的全维度存在。  相似文献   
8.
刘敬鲁 《学术研究》2002,65(4):16-21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实际探索了两个主要问题 :存在的意义问题和人的生存由何而定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继续思考 ,最终导致了他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实质上是从此在的生存是存在的一种突出样式到人的生存是被大化所决定这样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这表现在理论结构、内容实质、人学主体等方面。但同时 ,在海德格尔的前期和后期思想之间又没有一道绝对隔离开来的鸿沟 ,相反 ,二者是有着内在发展逻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前期人学思想所思的内容是后期人学思想得以形成的实际上的出发点 ,后期思想则是海德格尔对前期思想所提出的根本内容进行更深入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主体性刘敬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突出企业主体、个体主体的主体性经济,它将会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企业每一个体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也会带来主体性发挥与...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关于现代科学的特征在于其主体性对象性思维方式、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框架的思想,抓住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要害。同时,他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所表现出的主体性疯狂归根到底属于大行的命运的观点,表明了其科学技术之思的实质:试图论证现代人类的科技活动是被决定的。这是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本体论意义所在。在直接层面上,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