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建构,是形成其长效机制的重大理论难题.必须立足现代教育平台,运用伦理学、教育学和思政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强“治道”内化,增强实践外化,打造道德品牌,系统建立“‘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提升模式,形成“以内化为主导·外化为常态·品牌为导向”的内、外化互动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2.
民族危机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民族进步的巨大推动力,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威慑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加强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是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与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从创新教育方式、改进课堂教学环节、运用网络平台、借助活动载体等方面对实施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中的青少年网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方位大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尤需着力开掘整合和谐理念、凝聚思想意志的政治保障功能,推崇和谐文化、增强内在动力的思想激励功能,倡导和谐道德、营造和谐氛围的道德彰显功能,培育和谐心理、协调身心矛盾的社会调适功能.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现代建构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全面反映我党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要求,通体贯穿"宏观驾驭、战略制导"的价值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内容要素,重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系统结构,建构一个全新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为基础、以"战略制导"理念为主导、以信息方法为纽带、以决策方法和调控方法为支柱、集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于一体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传统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在单纯的政治范畴之内,还应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也是实施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战略地位,积极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7.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趋向刘新庚中南工业大学社科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当前,它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发扬光大、广辟自身市场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这主要是方法论上的技术问题,其变革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是改进教育方式,力求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大学生在当前职业价值选择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困惑,高校必须更新人生价值观导向教育的内涵,着重加强职业价值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的导向,并努力创新职业价值观导向教育的方法,着力帮助他们树立依需要择业、以技能立业、谋发展就业、以知识兴业、立足自主创业等现代职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优良学习风尚的培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遵循现代教育规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日常管理为保障,以班级学风为基础、以学习态度为重点,以课堂学风为主阵地、以“三早”“三晚”为着力点,以激励机制建设为主线、以帮教助学活动为常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动力、以优化学习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是他在深入考察中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意识因素和借鉴西方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民生性是贯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的一根主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具有二重性,既包含了许多积极可贵的因素,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深挖其正确内核,剖析其不足,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