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形态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已经提高了形态学实验课的教学效率,但数字化标本库仍然存在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文章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乳腺癌组织分子分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为例,探讨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该虚拟仿真实验将免疫组织化学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乳腺癌形态学与分子功能相结合、乳腺癌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相结合,从而有效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终促进基础与临床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客流成为城市区域功能联系的重要表征,本研究选取长吉城际动车出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乘客群体问卷访谈式的实证调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分析城际轨道交通所表征的空间一体化。研究发现:(1)在总体的客流属性方面,乘坐动车的人群以高学历白领群体为主,表征了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流动空间物质基础的社会极化效应;(2)在到发客流空间分布方面,长春与吉林的中心城区都属于城际出行强度集中区,郊区县市属于客流稀疏区,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非常明显,同时相对于前往吉林市的客流来说,更多比例的客流以长春市为目的地:(3)在功能性活动空间交互方面,若固定户籍地考察居住、工作和消费等功能性活动的偏移,更多的乘客属于户籍地在吉林、其余基本活动在长春的情形,说明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客流表征了区域发展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运营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就涵盖了10多个门类,30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大量工作在一线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人才如何引进、培养、使用以及留住,这些将是轨道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对轨道行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对厦门及福建省现有铁路人才及培养能力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厦门轨道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5.
刘瑶 《职业》2013,(20):162-162
面对技校学生对英语表现出的厌学、弃学的现象,笔者另辟蹊径提出欣赏教学,从教学心理上的欣赏到欣赏的教学方法,二者结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找回学习的勇气,还能活化课堂英语教学,使学生发现隐藏在英语背后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基于"言意之辨"这一中国古代哲学原创理论和方法,藉助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思辨性解说,对德语"将来时"这一语法现象进行了逻辑形式上的辨析。突破从语意方面说明"言"与"意"辩证关系的传统,从语法规则和形式逻辑方面进行了语言哲学相关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是以文化意象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文化意象的传递既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所出现的文化意象极具中国特色,在其英译本The Deer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对其独特文化意象采取了“杂合”化的表达方式,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把握文化意象传递中杂合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和英语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案例分析,揭示莎翁作品的语言在遣词、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并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其在英语的使用和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归纳,也为进一步研究莎翁作品提供语言特色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高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体育课,都是以传统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体能,这种教育形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设想,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并对如何上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旅游产品,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总体起步较晚,当前,又面临着农业旅游发展中的升级换代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介绍,对于国内的农业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