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吏与酷吏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 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倪宽,任左内吏时,收税看百姓的  相似文献   
2.
“法轮功”为何一段时期内有过为数不算少的信徒 ,这不是加以简单的批判可以打发。本文揭露了“法轮功”的欺骗本性 ,分析了“法轮功”的几条骗术 ,最后从社会和思想基础的角度对“法轮功”进行了反思 ,认为必须充分估价和了解平民百姓的精神和理论渴求  相似文献   
3.
1996年浙江省的短篇小说创作出现了可喜的势头,短篇小说的本位地位得到重新确认,小小说也卓有成绩。本文全面评述了1996年浙江的短篇小说,指出了其中的成绩,也指出了某些不足,对于全面了解浙江当代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198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杭州召开。与会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总结了本省十年改革的基本经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并就如何从浙江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相似文献   
6.
文化散文一度来异常兴盛,但自余秋雨以来还未出现另外的特别成功者。这种奇特的现象不由得我们反思文化散文的特质。本文以为,文化散文是新时期以来的新文学现象,它随着教育普及和生活富裕而出现的新文学需求而发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表现形式。对余秋雨的个案分析也印证了这种状况。面对新的文学现象,文学批评必须从过去雅俗的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调整姿态。而文化散文的兴盛,也预示了介于原先雅俗之间的文学领域以后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晚清名士李慈铭,除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外,也做了不少学术工作.处身于汉宋兼采的学术环境,李慈铭的学术观也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然而,要判别他属何处学术营垒并非简单.本文探讨李慈铭对汉学、宋学的姿态,并引入客观化和去道德化审视他的学术观,见出时代大转型期学人的典型面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作了探讨,认为:与巴赫金梳理出的欧洲文化中的狂欢因素相对应,金庸发展了中国文学中的谐谑传统,在《鸳鸯刀》《侠客行》等小说中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迭出新意;而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传达了中国文化中下层人物的复杂内涵,堪与阿Q媲美,表现了生命说不清道不明的无限含义。正是由于这两个因素,金庸小说完全可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9.
卢敦基 《浙江学刊》2005,3(6):106-114
古代文人的日常文学生活,随着历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也成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为晚清文人的日常文学生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本文考察了十九世纪处于江南绍兴的士绅李氏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日常生活,重点考察了他的日常文学生活,并揭示了其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