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的分布等.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78-2010年江西省县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内全省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减慢.极差由22.52扩大至38.61,标准差由184.12扩大至38.61,变异系数和锡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从1978年的0.82和0.19分别增长至2010年的1.17和0.28.这说明江西省人口密度在研究的时期内离散程度、相对差距、绝对差异都增大.全省人口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浙赣线以北地区高人口密度区形成由点状分布逐渐演化成片状分布的结构特征且空间差异度程度在减小,浙赣线以南地区形成以赣州市为高人口密度中心整体人口密度较低的现状.1978、1990、2000、2010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个数分别占80.21%、78.02%、69.23%、68.13%,从而表明3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分布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追本溯源分析课程群整合的概念、整合方式,根据城市详细规划课程群自身特点,探讨了该课程群的整合途径,包括课程结构的整合和师资团队的整合,提炼了一核两翼和协同教学的整合手法,总结了课程群整合的优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经济发展变化及其所处阶段的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综合分析江西省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的基础上,结合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研究成果,采用上述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得出的结论为:江西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早期。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步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但仅仅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起步时期,表现为人均GDP值较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和城市化率低等。同时,这一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江西省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且可据此确定合理的适合江西省情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战略,为制定江西省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江西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处于当今计算时代,对于地理学者而言,计算思维是当前急需的评价理论基础之一,基于现有计算思维的研究成果,贯穿宏观的哲学思辨与微观的语言算法,整合计算领域的MVC架构,结合计算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人文挖掘、人工智能这些数据方法层次,构建了地理学科计算思维框架,进而推导符合当前计算时代需求的地理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框架,以提升评价的时代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式等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阻碍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至2005年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南昌城市化水平最高,新余和萍乡次之,景德镇和鹰潭属中等,九江、宜春、吉安、抚州、上饶和赣州最低.城市化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丰富的自然旅游景点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邻近指数、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相关分析等数理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类型、均衡度和密度等方面对江西省142处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且在县域单元上自然旅游景点以集中分布为主,空间分布较为不均衡;(2)自然旅游景点受江西省东西南三面环山的地形条件影响,分布密度表现为点状形态,总体上呈现“环状式”的分布格局;(3)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自然因素对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旅游景点开发和建设的基础;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等人文因素则对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1.64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767 2 hm2,人均生态赤字0.873 4 hm2,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不管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还是生态足迹利用效益、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发展能力,江西省11市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态赤字呈经济发达区大于经济落后区的分布特征;资源利用整体效益不佳,经济发展对资源耗竭的依赖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产业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在综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产业结构、耕地面积及其利用方式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产业发展演化的阶段性及其对耕地利用变化影响的规律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演化,可以将产业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或时期,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耕地面积和利用方式均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在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工业化预备阶段,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仅有少量的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且耕地占用量少,转化速度缓慢;在以第一产业比值快速下降,第二、三产业比值稳步上升的工业化早期阶段,耕地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利用强度不断加大,部分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逐步转化为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致使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大幅减少,而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增加迅速,且耕地面积占用和减少幅度明显加快;在第二产业比值迅速上升的由工业化早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型的过渡阶段,虽然耕地总面积急剧减少,但用于种植蔬菜的耕地却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耕地数量减少是我国中部地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临川位于江西的东部,经济正处在起飞阶段,耕地数量在近几年急剧减少。文章在分析1978至2003年抚州市临川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1978至2003年间引起临川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