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交流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明清时期,中国政府长期禁止外国妇女进入大陆,直到鸦片战争之前,澳门是外国妇女来华的惟一寄居地。澳门主要成为中西妇女文化交流的窗口。这种交流,有自发的流播,也有自觉的学习,并且是双向进行的。澳门的中西妇女文化交流,还有着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湖南“自治运动”中毛泽东的地方自治思想郑永福,吕美颐本文所说的“湖南自治运动”,系指在皖系军阀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后,湖南出现的主张湖南省自主、自立、废督裁兵、公民制宪、实行民治的运动。①在这场运动中,毛泽东不仅发表了十数篇文章,主张湖南地方自治,而且还...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民事习惯在稳定家庭方面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习惯是人们在处理物权、债权、亲属继承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近代中国社会中,民事习惯在稳定家庭方面起着特殊作用,主要表现于承嗣方面的控制功能,家庭财产的分配与保护功能,对老幼孤残的赡养、抚育功能,以及通过调节家庭与社会各种关系,以实现家庭自律及家庭间互助互利的功能。民事习惯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但在某些方面又往往脱离传统的道德观念。其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有些地方又与国家法律相悖。各地民事习惯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具有普遍性,但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一)欧风美雨的东渐与早期维新派的新看法 中国早期维新派中的一些人,或在香港、外国生活过,或读过一些反映西方情况的报刊,他们对中外婚姻状况做了初步的比较。王韬曾游历英法等国,他说:英国人“婚嫁皆有择配,夫妇偕老,不妾媵。”王韬记载其游览伦敦水晶宫见闻时写道:“每游,必遇一男一女,晨去暮返,亦必先后同车。彼此相谂,疑其必系大们,询之,则曰:非也,乃相悦而未成婚者,得问游一月后,始告诸亲而合卺焉”。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对中国清末地方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自治,是欧美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与政权而提出来的.地方自治思想一经传到中国,就成了近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论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思潮.地方自治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进步、民主思想潮流之一.地方自治改革,是清末社会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清王朝"预备立宪"中的地方自治,是在中国近代民主潮流高涨中出现的.其出现固然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戌戊以来中国民主思想潮流的涌动及民主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折射.而日本对清末地方自治之理论与实践,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评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吕美颐贤妻良母,曾是中国女性的传统形象和生活的基本范式。这种女性标准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近代以来,贤妻良母或被当作塑造女性的最高标准,或被视为阻碍妇女解放的谬论,褒贬臧否,各执一端,引起多次论争。至今...  相似文献   
7.
自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盘踞澳门后,地方自治一直是澳门的基本政治制度。澳门是中国范围内实行自治制度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四百多年来,澳门在地方自治方面经历了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华洋分治”式的自治、葡萄牙殖民管治下的地方自治、《澳门组织章程》颁布后自治形式新发展三个时期。本文分别对三个时期澳门的地方自治制度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它的特点。并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澳门回归祖国后自治权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即将实现的澳门自治,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全面的、真实的、可靠的,与16世纪中期以来澳门实行的自治制度有着本质区别。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澳门人民企盼了多年的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时代即将到来,澳门历史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论清末官制改革与国家体制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在承袭明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皇权为中心,宰辅制与部院制相结合的一整套官制。自雍正八年起,内阁权力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对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成为事实上的宰辅,近乎政务中枢。处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主要是八大衙门,即六部及理藩院、都察院,此外尚有大批佐理机关,及专为皇族和宫廷服务的机构。这种国家政权组织机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陆续出现了总理衙门、南北洋大臣、总税务司等新机构新职官,但国家机构的模式依然如故。戊戌维新时期,新兴  相似文献   
9.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向人们揭示,妇女运动是作为人们改变社会现状的重要手段而兴起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与传统社会中的群体利益、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冲突。经过激烈斗争,取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成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与提高,两性关系的错位逐步得到纠正,性别群体利益不断得到调整。二是妇女运动在整个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影响,使人们逐步接受某些新事物,产生某种新共识。妇女运动的影响,往往从局部展开,由点向面扩散,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这是一个社会重新整合的过程,也是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