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已经严重削弱了结构性分析在发展问题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产业体系概念在继承了经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长期性、内生性和动态性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产业结构研究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命题与变化了的典型事实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拓展:一是在经济结构分析中引入了知识的复杂性和经济活动的异质性等新的维度;二是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考虑到技术或知识分工等更加复杂的分工形式;三是关注被传统产业结构分析分解了的产业和产业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特征在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中,资本的概念一般仅仅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各种有形的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而由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一些经济学家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却认为,上述资本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只是物质资本的范畴,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他们看来,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也即是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支出(直接成本)和其在接受教育时放弃的工作收入(机会成本)等价值在劳动者身上的凝固,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吕铁  贺俊 《学术月刊》2013,(7):78-8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经济属性是外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合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基本逻辑是,尽可能促进产业外部性效应的发挥,同时尽可能引导产业发展向着多重均衡中的有效均衡演进。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范式呈现出高技术机会、低可收益性、低技术进步累积性和更通用知识基础的特征,因而,更接近于"熊彼特Ⅰ型"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惰性",使得中国既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独特的技术范式存在错配,并在形式上表现为政策边界不清、政策瞄准效率不高、政策工具不足和政策实施不力等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出发,未来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必须通过深刻的反思和积极的重构,促进产业结构政策重点从调整结构向提升能力转变,产业科技政策重点从塑造精英向形成系统转变,产业组织政策从促进集中向培育生态转变,区域政策从激励投资向完善环境转变,开放政策从驱动增长向整合资源转变。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数量评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数量评价问题探讨吕铁徐寿波本文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作了明确界定,讨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若干内在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三个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而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如何从数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图书馆的Articles Plus搜索引擎对该校全部期刊数据库(涵盖了绝大部分经济学和管理学英文期刊)中2008年以来发表的有关产业发展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化、生产率、创新、国际化、新兴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等6个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比较全面地反映2008年以来国外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动态。本文主要关注国外产业发展研究的主题、理论和研究结论,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则不过多涉及。  相似文献   
6.
随着创新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相应的研究文献迅速积累。本文在宏观经济发展、产业动态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上,梳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的成长历程,评述其研究现状,并针对创新经济学目前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我国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工业体制必然反映着当时特定经济体制的特征和要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其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曲折过程。如果以1978年为界,前30年所致力于建立和巩固的经济体制,恰恰是后30年需要着力改革的对象。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就工业体制改革看,要继续完成体制完善的一系列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业的应对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革命是经济起飞和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制造业应当努力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低技术密集向高技术密集、由粗放发展向精益制造、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全面战略转型。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既要吸收外部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又要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资源;既要重视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又要重视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新特征表明,我国工业的发展阶段已 经发生变化。在做出新的发展阶段属于重化工业化过程中的高加工度化阶段这一判断的基础 上,分析了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因素,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工业仍然能 够保持适度快速的增长速度,同时工业增长效率也将会有所提高。根据目前我国工业结构中 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的国际比较后,提出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将是保持我国工业适度快 速增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吕铁 《学习与探索》2007,(5):129-136
根据工业结构变化的不同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迄今的3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8—1997年,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阶段;二是1998年以来的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与1978年以前我国重工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作为唯一的推动力量的情形完全不同,1998年以来重化工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作为支持基础,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条件下,发展重化工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并行不悖的。"十一五"及未来较长时期,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围绕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这个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