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的目的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优化和路径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表现为知识普及目的、大众思想启蒙目的、彰显时代性目的、实现民族文化转型目的等;其缘由主要在于提升大众马克思主义知识水平、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性事件,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五四”运动期间的李大钊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向新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出了革命—现代化的新途径和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这些,为“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地位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吴汉全 《江淮论坛》2001,2(2):32-38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性事件 ,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五四运动期间的李大钊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出了革命 -现代化的新途径和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所有这些为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地位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吴汉全 《河北学刊》2001,21(3):84-88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努力的目标。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密切考察世界现代化的新形势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 ,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 ,社会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必须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完成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然后在社会主义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李大钊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早期李大钊对启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在民国初年至五四前夕就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有所思考和研究 ,认为倡导现代民族主义精神、强化国家政权力量、培植新的现代化的势力是落后的中国启动社会现代化的条件。早期李大钊对启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条件的思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积极总结 ,在中国现代化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最近拜读了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邵霭吉先生的新著《编辑寻思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感想颇深。对他在不惑之年的这一学术专著的问世,对他在学术研究中的不断创新与开拓,表示由衷的敬意。邵先生负责盐城教育学院学报工作十三年,其治学精神和编辑风格,为学界同仁首肯。笔者曾有幸与邵先生共事十载,耳闻先生的教诲,目睹先生文章的光华,感受先生的人格精神。这部《编辑寻思录》,展示了他的学术风格和建构理论的勇气,体现了集学者与编辑于一身的他在学术研究和编辑工作中的深沉的追求和独特的创新。大家知道,邵先生首先是…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渊源的关系。李大钊既受到先秦儒家的主流学术思想与道家的非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李大钊学术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不仅使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独树一帜 ,而且为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发展的最大贡献,乃是创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学思想”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通过汲取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变革实践相结合视域中成就了系列性的政治理论著作,进而又在政治理论著作中呈现出“阶级论—革命论—政党论—国家论”的叙述结构及其“革命话语体系”,全面而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学思想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推进当今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如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发展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与中国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