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弥尔顿本人的"反三位一体"神学观为切入点,以史诗《复乐园》中不为学界关注的第二重诱惑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从两方面解读史诗英雄耶稣。首先,弥尔顿为全面展现耶稣的"内在精神"之品质,基于认知层面的第一重诱惑而设计了第二重诱惑,具体针对耶稣在物质、知识和意志另三个层面的需求;正是恶魔撒旦的持续诱惑使耶稣展示为"特选的完人,去拯救世人"。其次,弥尔顿设置耶稣抵御撒旦时的回应始终"简短",而这是对抗邪恶最有效的回击策略。这两点共同构成弥尔顿将耶稣塑造为"基督式英雄之原型"的匠心。  相似文献   
2.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明的意象,给诗歌的表达带来沉郁顿挫、一咏三叹的韵味,使灰暗、无奈的主调显露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诗作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叙述技巧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聚焦转换是多角度叙事的完美展现,显示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小说频繁的聚焦转换不仅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技巧,同时完美地刻画了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4.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5.
鉴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复杂性、研究的多元性,导致其定义的多样性,因而针对中南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具体定义,并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特点以及启示。  相似文献   
6.
时间观这一哲学和心理学的重大主题,在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显示。小说通过三个哥哥对凯蒂的人生所采用的不同的讲述方式表现了三种错误的时间观。只有黛西把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暗示了作者的正确时间观,即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该及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心理时间,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极富电影特征。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及大量且独特的电影画面技巧使之成为西方经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电影化理论为基础,以同名电影《愤怒的葡萄》为参考,分析该小说中的电影元素,尤其是视觉艺术特征,并认为他的以《愤怒的葡萄》为典型的“电影小说”具有鲜明的视觉造型性,类似于电影中的全景、中景和特写。  相似文献   
8.
在弥尔顿看来,“诱惑”可能引致堕落,却又是锤炼基督式英雄必要的历练.弥尔顿首先在其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明确地诠释了这一悖论性的“诱惑观”,又在诗歌三部曲中予以艺术的呈现.《失乐园》里撒旦的诱惑开始了人类的苦难历史,但亚当夏娃“幸运的堕落”又开启了人类对“内在精神”的英雄追寻旅程.《复乐园》里的耶稣再现了亚当受诱惑的过程,却通过坚决抵御撒旦的诱惑而复得亚当失去的乐园,为人类提供抵御诱惑的原型.《斗士参孙》里大利拉的诱惑是参孙堕落的直接原因,却最终成为是参孙再生的催生剂和原动力.从堕落中再生的参孙最深刻地诠释了弥尔顿“诱惑观”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9.
史诗《失乐园》的最后三卷是史诗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史诗主人公亚当夏娃在前九卷里因屈服于撒旦的诱惑而堕落并失去伊甸园,但在最后三卷里获得以“谦卑”“忍耐”和“信仰”为核心的“内在精神”之“英雄知识”的装备,成长为弥尔顿始终倡导的“基督式英雄”,以怀着“心中远为快乐的乐园”,迎向孤寂艰难的未来.由此,史诗的最后三卷为堕落世界里那些已经堕落或可能堕落的人树立了“英雄精神追寻”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在<休·赛尔温·莫伯利>中,庞德将叙事小说中的叙述手法用到诗歌创作中,创设了交织在一起的多重叙述声音.从巴赫金的"自我"与"他者"的话语理论为解读视角,侧重分析了庞德在诗歌中杂糅的多种形式的"自我话语",使诗作呈现出错综复杂、晦涩难解的特点,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