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弓先生《现代汉语修辞学》出版至今已超半个世纪,但仍具有旺盛的学术生命力,这与张弓先生在修辞学研究方面有强烈的锐意创新意识有关。由张弓先生修辞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中国修辞学要想继续前行,在理论上有新建树,就必须有"突破旧框架,建立新体系"的意识,在研究思路上要"找准目标,定向突破",在方法上要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臻至这三种境界,中国修辞学研究才会再创新局面,再有经典之作问世。  相似文献   
3.
修辞主体论     
一、修辞主体的概念所谓“修辞的主体”,也就是“修辞者”。说得更明白浅显些,也就是说写者。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修辞者”与“说写者”严格说来是有区别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说写者’郴是或都能成为“修辞者”的。所谓“修辞”,就是一种力图使达意传情尽可能圆满的语言调配活动。很明显,既然“修辞”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活动,它的目的是要使达意传情尽可能的圆满。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说写者作出一番语言调配的努力,并不是任何人不作任何努力都能使达意传情得以圆满的。因此,我们说,只有那些能使自己的达意传清朝着尽可能…  相似文献   
4.
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许多语言中都存在着比喻造词现象。比喻造词虽然不是汉语所特有的,但在汉语中却表现得特别突出。之所以如此,这与中国人喜欢形象具体的民族思维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汉语相关词汇的抽样统计分析的形式,以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数据对此予以论证。同时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发中国人这种思维特点的文化渊源及其合理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二十一世纪已在频频向我们招手之际,回顾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程,我们感到欣慰,也有咱叹,历史的使命感更加紧迫。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过去的历史岁月中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我们可以也应该为中国传统修辞学所走过的那段辉煌的历史感到自豪和骄傲。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新加坡学者郑子瑜先生所著的《中国修辞学史稿》、国内学者如易蒲(宗廷虎)、李金警先生合著的《汉语修辞学史纲》、笔者所著的《中国修辞哲学史》等史著中都可以清楚地见出。然而,当历史的篇章写到十九世纪这一页时,中国的修辞学较之西方…  相似文献   
6.
文章起首尽管多种多样,但有效模式则自古及今是可以概括成若干类型的。我们以两个标准来总结归纳,文章起首不外乎两大类共四种不同的修辞策略:其一是“开门见山”式和“款款入题”式;其二为“平淡质朴”式与“新颖奇特”式。  相似文献   
7.
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计算分析的方法,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对同一作者相同体裁的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描写了庄重与幽默两种言语风格在修辞特征上的具体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推衍出了庄重风格和幽默风格建构的基本原则。不仅以科学的形态指明了两种言语表现风格的基本特征,也与前此言语风格研究"印象式"的非科学研究模式划清了界线,从而为中国修辞学及言语风格研究的科学性奠定了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8.
文章起首尽管多种多样,但有效模式则自古及今是可以概括成若干类型的。我们以两个标准来总结归纳,文章起首不外乎两大类共四种不同的修辞策略:其一是"开门见山"式和"款款入题"式;其二为"平淡质朴"式与"新颖奇特"式。  相似文献   
9.
‘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所论列的双关、讽喻、婉转、避讳、藏词五种修对手法,因其所要企及的修辞效果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情感与思想意图,因此皆可列在委婉修辞手法下。为此,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委婉辞手法所应涵盖的范围是题旨、段旨、句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修辞文本,是指那些运用某种特定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作品。修辞文本的建构应遵守“恰切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所谓“恰切性原则”,就是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要对修辞接受者有较强的针对性,即与修辞接受者所能接受或理解的知识层面、心理状态、情感情绪等方面的情况大致相符合。所谓“有效性原则”,就是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要使修辞接受者能够理解且乐于接受。也就是说,前者要求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后者则要求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具有可解读性、可接受性。“恰切性”是“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性”则是“恰切性”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