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告翻译的美学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广告的美学情结及其对翻译策略造成的影响,提出广告翻译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忠实"与"创造"辩证统一、"等效"与"求美"有机结合的原则,并据此归纳出广告翻译的三种技巧:修辞等效、达意传情和舍义(形)求美。  相似文献   
2.
档案的公布指将档案首次向社会公开。公布的档案内容要求是以前未曾公开过的,公布的形式是可供利用的任何公共传播媒介,公布的侧重点包括档案信息内容或其外在形式,公布的范围可以是有关档案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公布的受众要求是不特定的数量众多的人。公布档案的权利属于档案所有者,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是依法管理国有档案的组织,代表国家行使公布国有档案的权利。档案的公布与档案的开放、利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浅论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对习语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相去甚远。撇开汉英两种语言文字本身的差距不说,中英两国人民在风俗习惯、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就有很多不同之处,导致两个民族的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等方面也大相径庭。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表达方式的出现和习惯用语的形成。广义地说,习语包括成语、拨用语、谚语及歇后语等多种形式,它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其产生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因素的束缚和制约。本文拟就以下六个方面来比较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别及各自对其习语形成与演变的不同影…  相似文献   
4.
《中国今昔》是赛珍珠最后一部介绍中国文化的力作,也是作者人生经历与文化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全书充满着作者对中国的深深眷念、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世界大同的殷殷期盼。尽管其中不时流露出的作为多元文化产儿的赛珍珠在文化身份上的焦虑与遗憾以及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视角局限和对新中国认识的不足,致使这曲"天鹅之歌"难免掺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总体而论,其文化价值与当下意义均属可圈可点,足应引起赛珍珠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孙致礼先生和周晔博士从译者角度出发,呼吁借鉴英语标点符号用法来促进汉语标点符号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章对此提出商榷,指出对其他语言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借鉴应有充分的理据,以证明借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否则无助于汉语标点的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与其所属语言文字的特点关系密切,其合理性也往往是相对于后者而言的,因此,探讨汉语标点的规范与完善,不宜动辄以英语的“规范”来证明汉语的“失范”,而应从汉语自身的特色出发,走自我完善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市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实践,考察了目前专项审计调查工作面临的诸如计划性、前瞻性不够,质量控制不严,成果利用不充分等6个方面的困境;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从积极宣传专项审计调查的特色和有效性、有效整合专项审计调查人才资源、创新审计调查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解决专项审计调查困境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层面对西方翻译的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指出西方传统翻译观的形而上学本质,以及后现代语境下传统译论解构的必然性。这种解构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译者主体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从长期遭受压制、屈服于各种外部权力话语,跃升至与作者和原文本平起平坐乃至超越后者的地位。西方翻译研究的这一发展趋势,与哲学思潮的演进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美学视角下的标牌语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美学角度分析标牌语的语体特征,提出标牌语翻译的美学原则与策略,即忠实美、等效美和创造美,并结合实例,指出了标牌语的英汉互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选择翻译《水浒传》而非其他中国小说,虽有时代背景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她本人对《水浒传》题材和语言风格的钟爱,以及作品本身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从译者主体地位的历史演变和《水浒传》英译的时代背景出发,对赛珍珠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以及书名翻译等方面的主体性进行了考证,指出她这种以"他者"边缘文化挑战"自我"中心文化的主观努力,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极高的解构主义价值和跨文化对话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符号学视角下的翻译视点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观察事物的着眼点、逻辑意义的表达、审美思维以及词汇修饰角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理解句子的语义关系,做好两种语言互译中的灵活转换,以摆脱源语语言形式的束缚,使译语更为贴近源语的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