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2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抱朴子·外篇》不仅对汉晋“风俗凋敝”的情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纳,也对当时“道微俗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风易俗的设计。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社会风俗批判思想揭示了汉晋风俗的发展态势及基本原因,具有特殊的思想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商鞅是以提倡“尊君重法”而名显一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但并非不重视礼,只是其对礼的看法和使用与儒、道、墨诸学派大异其趣。面对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他明智地提出“更礼”的主张。商鞅之“更礼”基于他的历史观和人性论。其“变法”与“更礼”并行,而“更礼”则以“礼者,所以便事也”为指导原则,从而弱化了礼的道德意义,将礼变为功利之礼、实用之礼,对秦国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孔孟到董仲舒所论的"智",都属于道德论范畴,即智德,而忽略了其作为一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品质.受其影响,东汉名士重智德,以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诠释"智",其特征是:孝亲忠君;行"仁义",明是非;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知人、举贤,识善,荐善.汉魏之际,士人以智谋和才能定义"智",由重智德转向尚智能,其特征是:智为德之帅;激赏"识度";摒天命,骋智力.这一转向导致作为魏晋玄学主题之一的"才性四本"成为热议.才性四本论不仅有重大的政治和学术意义,而且开启了魏晋时期人文思潮中对人自身才能、价值的认识和把握的思想解放之门.  相似文献   
4.
人的临终遗言或许能提供比其生前更真实的思想资料,透露出比正史所载更为真切的历史信息.汉晋之际士人临终遗言中体现出来的死亡观,经历了一个从"嘉生恶死"到忧生顺死、从追求厚葬奢葬到践行薄葬俭葬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汉晋之际士人的临终遗言及其背景的解读,可考察汉晋时期士人死亡观演变的轨迹,进而从一个侧面解读这一特殊时代的思想史.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问题丛生.其中,人口整体数量和国家所能控制的劳动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为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统治集团高度重视人口数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伦理对策,主要有:"善政"伦理原则、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社会利益伦理原则、生存条件优先原则和国家功利主义原则等.这些对策有的不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口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礼与杜恕《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恕《体论》以礼为万物的法式和规矩,并赋予礼以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的权威,进而论述了礼对协调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功用。杜恕的礼治主张切中曹魏名法之治的流弊,是魏晋之际治国方略由“以刑为先”向“以礼为首”转化期间的产物。《体论》在哲学论证上的不足,又为魏晋玄学“名教自然之辨”、“体用之辩”留下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问题丛生。其中,人口整体数量和国家所能控制的劳动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为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统治集团高度重视人口数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伦理对策,主要有:“善政”伦理原则、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社会利益伦理原则、生存条件优先原则和国家功利主义原则等。这些对策有的不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口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西魏崛起、变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大统十三年前就开始的善教和善政.善教即是构筑"民心工程".首先,营造西魏正统地位,以凝聚人心.其次,通过教化,确立关陇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和激励集团乃至全社会成员团结一致,共谋"强国富民".善政,指以"王道"为中心原则的国家政治和行政.其主要表现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组织成员的"亲族化"和"同乡化",最高执政者领导的有效性,行政权力的亲和性、柔和性,国家法则政令的便时性.善教和善政使西魏得以弥补种种先天的不足,从而促其崛起,变弱为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栖霞共青团工作实践.就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助推作用.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对当时的货币经济(主要指金属货币经济)给予过高的估计,认为,基本上是向前发展的.笔者认为,此论失察.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都是不发达的,与秦汉相比,甚至有倒退现象.这一时期,金属货币的使用日见减少,其中黄金几乎退出了流通领域,铜钱亦因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职能,而谷、帛、粟、布、绢等实物则成为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称之为实物货币.本文主要考察东晋南朝实物货币一般的情况,并以此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