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综合类   3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这个文化美学范畴,是郭因先生于80年代末首提出来的。经过10多年发展,似已形成为一种思想、理论和学说。本文在经过逐层分析的基础上,把它界定为绿色未来学,进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科学范畴,即中国未来学。  相似文献   
2.
孙显元 《学术界》2001,(3):271-274
<方法论系统引论>是方法论研究的系统论和层次论的统一,它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结合的趋势.首先,作者认为,方法论研究中要注意把握概念的准确性.而<方法论系统引论>在这方面则有四大特点①科学地区分了方法和方法论基本范畴.②揭示了方法论的学科性质,把它看作是行动规律的科学,从而把它同关于对象的科学区分开来.③在方法论系统方面,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方法论体系,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见解.④提出了理论转变为方法的科学命题,为科学方法找到了理论根源,使我们有可能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把握方法论科学.其次,作者认为,知识经济为方法论研究所揭示的方向,它要求我们把方法论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的方法上.最后,<方法论系统引论>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方法论系统五级结构,为我们对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方法论的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研究。但是,这种应用研究并不是要求去建立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本文向“应用哲学”提出七点质疑,说明“应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根本不相容的。为了论证“应用哲学”的合理性,认为“应用哲学”既是哲学又不是哲学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它势必要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这种“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折衷主义方法,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为了坚持马克主义哲学的科学严整性,本文不赞成有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问题的提出,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评价,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在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等,都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必须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区别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不同形态,分析它们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和差别,并给予分别对待,或许会取得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作出简要的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研究和应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把它们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形成哲学的一般原理。应用研究则是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研究自然运动、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的具体问题,提出各种方针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研究是应用研  相似文献   
6.
辩证逻辑研究的最大成果是,对辩证逻辑是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达到了共识。但在处理辩证逻辑同辩证法、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应该承认和探讨辩证逻辑发展的多元化的可能方向,建立辩证逻辑的多种理论体系。不过,这些理论体系不管有怎样的差别,辩证逻辑应该不同于其他逻辑学科,有自己特殊的对象领域和逻辑规律。这样的辩证逻辑,应该是概念矛盾运动的逻辑,以反映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对物质是否是无限可分的问题,就有着各种争论,并做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论证。近年来,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夸克幽禁”假说的提出,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争论,又逐渐地尖锐起来了。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命题是否得到过证明?或者它根本就不能得到证明?这种疑问所涉及的,并不是物理学中的个别原理是否真实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事实上,物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仅把人类的认识建立于实践的基础上,而且还把它纳入人民群众的主体之中,从而把认识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与此相适应的,思维过程也是“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人脑是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但是要反映得正确很不容易。要经过反复的考察,才能反映得比较正确,比较接近客观实际。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是思维的研究过程,即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形成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思维的叙述过程,即在表达思想观点时,各种思维形式的联系和转化的过程。这是两个不同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主要对象,它是否还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呢?回答是肯定的。不过,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又怎样研究这些规律,这同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概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科学命题,丰富和发展了社会革命范畴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本文根据邓小平的系统论述,从社会结构是社会基本制度和第二次革命的根源,以及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性质、根本问题、革命道路和动力。初步论证了第二次革命的普遍性,认为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不独是中国或社会主义国家的个别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各历史阶段的共同规律。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经历两次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