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一书,是武汉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柳新元副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新作.该书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利益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的一般关系、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的制度根源以及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制度创新路径,作了逐层递进的系统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灌输论”思想源流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学术界对"灌输论"的首倡者看法不一。事实上,"灌输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原理,是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懈努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构成了"灌输论"的思想源头;考茨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出色的发挥,赋予了"灌输论"初步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灌输论"观点体系。  相似文献   
3.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有西方学者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在分配关系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提出要重新寻找主体。这种观点正确注意到当代西方社会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淡化趋向,但试图在工人阶级以外去寻找社会主义革命主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目前的国际经济危机表明,西方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仍然要依靠工人阶级,但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唤醒和增强他们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这需要西方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回顾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现代性建构的理论逻辑与现代化展开的历史逻辑相伴相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性构建和现代化建设既遵循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即现代化要实现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社会整体变迁,又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要求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完成了对西方现代性逻辑的超越。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推动世界反贫困事业、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实践等方面,具有广泛、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宝林、徐久刚两同志分别发表的关于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的文章 ,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具体论述上虽有不同 ,但他们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一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既非对设想的简单验证 ,又非与设想绝对无关。我们在肯定马克思这一设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同时 ,不能把马克思理解为主张“落后优势论”的民粹派  相似文献   
6.
“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维的重大成果,是他们的基本观点而非即时性的表态。虽然“跨越论”论及的主要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但它内含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和一些宝贵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开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跨越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一书,是武汉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柳新元副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新作.该书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利益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的一般关系、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的制度根源以及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制度创新路径,作了逐层递进的系统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维的重大成果,是他们的基本观点而非即时性的表态。虽然“跨越论”论及的主要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但它内含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和一些宝贵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开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跨越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孙来斌 《江汉论坛》2004,3(10):17-19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道路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关系,理论界至今仍有争议,其中"验证说"和"无关论"就是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两种界说各有其合理性,又各有其片面性.从主客观条件来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并无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对设想的直接验证.但是,从列宁有关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存在着间接联系;在体现的原则方法上,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有相通之处.因此,两者并非完全无关.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却是内在统一的:从发端到成熟,其思想进程基本吻合;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其产生的一致动因;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演变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其共同的理论基点。我们应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纳入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有机整体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