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中国古代发达的海洋文化中,潮文化占有较大比重,且历史悠久。古代潮文化中,"潮"词含义广泛,并非仅指周期潮汐,还指非周期的潮灾。潮灾主要是风暴潮,但也包括海啸(津浪)。周期性潮汐包括普通的潮汐和暴涨潮(涌潮),而普通的潮汐又包括"天文潮"与"地理潮"。此外,除了潮汐,还包括大海中的"潮流"。在古代,潮文化对沿海资源开发、农业、减灾、航海、战争、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旅游、宗教、哲学等方面均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古代潮灾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潮灾,也可作为案例说明灾害综合研究的重要性。笔者在多年的研究中提出如下几点思考:①潮灾主要是风暴潮,但风暴潮灾也常与天文潮、暴涨潮有关。②中国古代大地震不少,所以地震海啸不应是太少的。有4种潮灾史料可能与地震海啸有关。③古代潮灾预报均是综合预报。③海塘、潮田虽与海洋有关,实为陆地农业服务。⑤观潮文化与潮灾文化密切相连。⑥潮灾史与潮灾学史是自然史与认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至本世纪前半叶,由于近代西方文化的全球性崛起,一种明显趋向是中国传统文化正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似乎连汉字也必定消亡。中国古代科技传统则已被人遗忘了。然而50年代以后,随着东亚经济圈的崛起和西方文明遇到的深层困扰,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葆有强大生命力,不少科学家、哲学家、科学史家进而提出,中国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不仅对当代的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当代科学技术前沿探索同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较多的有关成就基础上,1996年“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前沿发展”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之后与会高级专家联名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可以作出重大贡献”呼吁书(《科技智囊》1997年 2期)。在已有的较多的有关成果中相当数量是属于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学科,这决定它在整个自然科学大厦中起着基础作用,因而也必然与哲学有着更直接的联系。所以每当科学史上发生大的深层的变动,物理学一些基本原理受到碰撞时,必然引起整个科学界的广泛争论。这种科学争论还往往引发哲学家的激情和参予,因而发展成哲学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争。如果碰上社会不安定年代,那坚持某一种  相似文献   
4.
任何生存者皆生存于生存环境之中 ,生存环境对生存者具有绝大的、不可超越的制约作用 ,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同样对人类具有天然的、绝大的、不可超越的、千百万年来如一的制约作用 ,这应当是不难理解的客观真理。几千年来 ,不同时期、各种文化中的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论述了这一真理 ,但是直到目前 ,人类理性还很不完善 ,还不能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的重要思想作出完整表述。面对日益严重的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人类的理性正面临着一个必然的警醒 :对于人类古老的生存信仰———地理环境决定论 ,清除迷雾 ,回归主题 ,是当前人类明智的也是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自然国学是否能形成体系(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起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艺术、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传统科技体系 ,包括中国科技史、中国科技哲学、中国科学思维方法等学科的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 2 0 0 2年 5月 2 3日 ,本编辑部与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在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史所联合举行了“自然国学是否能形成体系”的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六十余人 ,大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即为一部分专家发言的内容。我们认为 ,对于人类未来的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学者也具有义不容辞的重要的创新使命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蕴涵着创新未来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这成为中国学者思考当代问题特有的思维优势 ,吴文俊先生正是受中国传统数学方法的启示 ,在几何问题的计算化领域做出了举世闻名的杰出贡献。对中国传统科技体系的特色和价值进行讨论 ,不但对我们祖先的创造是一个肯定和纪念 ,而且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历史气候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震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创办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使我国的自然国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具有很崇高的科学精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曾提出过"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是一种过分把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实验基础本质化的观念。另外,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思维特点,也限制了他对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能够作出更高的认识。他奠基、开创和领导的"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了传统而研究传统,更大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开发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这种开拓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为了继承他的精神,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在保持几十年来的分科传统的同时,还要开拓综合性研究,以发掘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宝贵矿藏,促进和实现全人类的现代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任务。但是 ,当前的考试制度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 ,分析考试弊端 ,研究考试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 ,已成为时代对职教工作者的要求。一、当前考试制度的弊端当前 ,相当多的职业学校 ,不分学科性质和特点 ,几乎都采取卷面考试的办法 ,笔者认为存在诸多弊端 :其一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 ,具有熟练的职业技…  相似文献   
8.
任何生存者皆生存于生存环境之中,生存环境对生存者具有绝大的、不可超越的制约作用,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同样对人类具有天然的、绝大的、不可超越的千百万年来如一的制约作用,这应当是不难理解的客观真理。几千年来,各种文化不同时期的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论述了这一真理,但是直至目前,人类理性还很不完善,还不能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的重要思想作出完整表述。人类是不是地理环境中的一颗毒瘤──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理性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警醒:如何面对人类古老的生存信仰──地理环境决定论,本文认为拨开重重迷雾,回归这一生存信仰主题,是明智的、理性的,也是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西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 ,中西科技传统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深刻影响 ,造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也使当前科学在面临大量复杂性现象时有着巨大的困惑。对中华科学传统的某种回归 ,实现东西文化的结合已成为当代国内外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共识。重新审视中华科学传统 ,大力进行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研究 ,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借此可以推动新世纪世界科学和中国科学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前提是要有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教育投入、教师本身素质、教师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职业学校濒临倒闭,教师无心任教,学生厌学,形成了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