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部民族贫困山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其扶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分析西部民族贫困山区县--四川省昭觉县农村贫困与扶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民族贫困山区县的扶贫模式--"三集中"扶贫模式.提出通过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来推广发展"三集中"扶贫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需求差异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约有100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495万人.社会新增岗位900万个。而需就业人数达2400万。这意味着知识青年的就业压力剧增,一部分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将处于失业状态,即“知识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是当前重大社会问题,关键原因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即一方面许多企业花费高额成本却很难找到真正胜任工作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贫困山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其扶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西部民族贫困山区县--四川省昭觉县农村贫困现状与农村扶贫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民族贫困山区县的扶贫模式--"三集中"扶贫模式,提出通过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来推广发展"三集中"扶贫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脱贫,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最艰巨任务之一.农村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本文在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的行动主体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