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清末资政院议政活动一瞥——留日出身议员对议场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资政院议政活动一瞥——留日出身议员对议场的控制尚小明资政院的设立,是清末筹备立宪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将“庶政公诸舆论”,以“为他日设议院之权舆”①。也就是说,它与真正的资产阶级国家议会尚有一定距离。然而,资政院于宣统二年十月开幕后,却出现另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范旭东的名字是极负盛誉的。当1945年10月这位工业界的老斗士与世长辞的消息传出时,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就连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也分别送了挽幢,以表达他们的赞誉和崇敬之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范旭东的事迹仍然被人们传诵着,他的爱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仍然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范旭东生前说过一句话:“求自己进步的人群,应当是永生的。”的确,范旭东自己正是旧中国这‘才自己进步的人群”当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范旭东原名范源让,1883年10月25日诞生于湖南湘阴东…  相似文献   
3.
栾调甫作为墨学大师并不只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大贡献,他倡议、筹建并主持私立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工作六年,对推动齐大的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也有相当的贡献,从而使齐大国学研究所成为当时国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4.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5.
尚小明 《学术研究》2006,(2):103-107
1905年秋在日本东京富士见楼举行的留东中国学生欢迎孙逸仙大会,是留东学界首次公然开大会欢迎革命党首领,也是孙中山在海外革命党人的大本营——东京的首次公开露面。这次盛会由于被安排在同盟会筹备会议和正式成立大会之间举行,因而其意义实际上已经不是“欢迎”二字所能概括。它是孙中山确立其革命领袖地位的关键步骤,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重要环节,也是孙中山革命主张在留东学界的首次公开宣讲。通过富士见楼欢迎会,孙中山彻底纠正了他在一些人头脑中的“草泽英雄”的形象,开始在革命党人中间逐步确立起其思想权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清代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纂辑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的主要纂辑者并不是盛康、盛宣怀父子 ,而是缪荃孙 ;负责删定、增补与校勘者则是汪洵。“盛编”的纂辑、刻成时间也不同于一般所说 ,盛氏父子在序言中将基本成书时间说成经始时间 ,这样就掩盖了缪氏纂辑之功。从内容看 ,“盛编”纂辑时曾参考过其他几种《续编》。与略早刊行的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相比 ,“盛编”编辑思想稍稍落后 ,不如“葛编”更能反映时势变化 ,但它校勘严谨过于“葛编”,保存了许多史料 ,因而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游幕学人的撰著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人游幕的兴盛与清代学术的发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游幕不仅使清代学人有机会接触和利用各地的图书资料 ,而且对他们的历史地理研究和诗歌创作等 ,也有重要影响。游幕学人还在一些学者型官员的组织下 ,编纂出一系列大型经史著作 ,从而成为清代大规模清理以往学术文化成果的重要承担者  相似文献   
8.
尚小明 《广东社会科学》2023,(3):88-100+290-291
中国同盟会成立前,留日学界曾先后出现励志会、青年会、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等几个有着明确衍变关系的团体。最早创立的励志会,其成员尚有稳健与激烈之分,但同时呈现“革命化”趋势。章太炎等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后,励志会中激烈派另创纯粹革命团体青年会,提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然其规模不大,且缺乏实际行动,影响有限。随着越来越多留日学生倾向革命,青年会乘机利用拒俄运动公开扩充组织,先组建拒俄义勇队,旋改名学生军,接着改名军国民教育会,表面以“拒俄”为宗旨,实则暗含反满目的。拒俄诉求受挫后,军国民教育会旗帜鲜明改其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确定了“鼓吹、暗杀、起义”三种实行办法,派人回国秘密发动革命,从而直接促成华兴会、光复会创立,并最终成立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