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弁》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名作,自古以来聚讼纷纭。考察关于其作者及本事的几种观点,"伯奇"说存在着文献上的重大不足和难以自圆其说的若干问题,"太子之傅"说因缺乏文献支撑及非亲历其事的代言特点而难获认可,至于新出的"弃妇"说,也因举证不力、忽视重要文献及《小弁》中一些关键话语和情节,而形成解读上的若干盲点。从文献、文本、事理、训诂诸层面看,"太子宜臼"说最具说服力,而《小弁》也应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篇弃子逐臣作品。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是田园诗创作进入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者达211人,作品1489首。其创作情形及在各时段的分布呈现出由低而高、最后回落的发展态势,其中盛唐、中晚唐为繁盛期,初唐与五代为低潮期;诗作量20首以上的18位作者最具代表性。而就表现主题言,初、盛唐多表现田家乐,中晚唐则在延续此一传统主题的同时,涌现出大量表现田家苦的诗作,从而展现出一种新的创作趋向。究其原因,与唐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前后变化有关,也与唐代文人生存状态及心态的变化有关。借助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助于还原唐五代田园诗创作的基本面貌,也有利于纠正学界的某些片面认识和研究偏颇。  相似文献   
3.
苏轼提出的"白俗"论尽管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就此一评语一旦脱离其原始语境而在接受史上发生影响论,则白居易便成了其批评的直接承担者,而"俗"也成了白诗特点的明确标志.从魏泰的"局于浅切"、"言尽意尽,更无余味".到张戒的"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尽则又浅露",再到严羽的"学诗先除五俗",可以看出"白俗"论在两宋流变并不断深入的大致情形.当然,宋人对白诗有批评,也有褒扬,但无论褒者贬者,一涉及到"俗",意见便一致起来,避之惟恐不及.究其原因,固然与中唐以来对白诗各种批评的影响相关,但从接受学角度看,接受者之所以接受此一观点而不是其他观点.实在与接受者所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去俗崇雅的美学追求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构件 ,意象的魅力是无限的 ,它甚至决定着作品的价值、作家的地位乃至文学史的走向。然而 ,意象并不是仅仅在美学的意义上增强文学的含量和艺术的张力 ,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历史文化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考察 ,文学意象实际上可以视为文化与心理的载体 ,以有限的物象形式负载着无限的意义内涵 ,从而构成其主要的价值和特征。而每一具体的意象几乎都具有各自的构成与渊源 ,则又形成意象世界的缤纷多彩。本期推出这一组论文 ,即试图以新的视角 ,以期使这一老的问题能够得到新的开掘。我们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和赐教  相似文献   
5.
元和十年的江州之贬,是导致白居易超越意识骤然强化的界碑。对险恶政治斗争的切肤体认是其超越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对复杂人生的深刻解悟是其超越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他特有的与孟子不尽相同的“独善”观,则构成其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和超越意识的理性支柱。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古籍整理、古文今译近年来蔚然成风.到书店或各种图书展销会去走一走,可以看到此类书籍颇为走俏.这一方面说明渊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大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正在提高,二者结合在一起,遂支撑起了传统国学在图书市场上的半壁江山.然而,明眼人不难看出繁盛表象下的种种隐忧:一是众多出版社一味追求“大文化,俗形式”的出版效应,瞄准古籍,反复炒作,重复出版,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二是所出书良莠不齐,有不少粗制滥造,甚至辗转抄袭之作,令读者大倒胃口,三是避难就易,驾轻就熟,热衷…  相似文献   
8.
李丹  尚永亮 《中州学刊》2006,10(3):216-221
20世纪关于白居易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对白居易文章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其二,对白居易诗歌艺术特点及规律的认识乏善可陈;其三,论题重复,冷饭新炒;其四,不少研究文章多观点而少论述,空浮粗疏;其五,研究视野较为封闭,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留心较少。  相似文献   
9.
自唐以降历代诗学批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进行了评点阐释,而这些品评不仅零星散落、琐碎细杂,而且存在片面随意、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梳理诗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零星点评,可以呈现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阐释历史,即不同时代不同诗学观念背景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接受情形。  相似文献   
10.
尚永亮  洪迎华 《唐都学刊》2003,19(1):128-130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自己考订、补正的新成果,将李商隐所存之文合为一编,重新整理、编次,在最基本的文献层面为李文研究廓清榛莽,且多有新见,其有功于李商隐研究乃至于整个唐代文史研究者实在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