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从文学史可知,中唐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及其被贬期间创作的名作《琵琶行》经常是后世文人借以发挥感慨自己身世的平台。元明清以来的戏曲创作者经常发挥其舞台和戏曲优势,联成情节,加以虚构而搭建冲突框架,更绘声绘色地传达了自己。马致远的《青衫泪》和蒋士铨的《四弦秋》是这方面各有特色的成功之作,比较起来也非常有意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涅檗无名论》的真伪问题拟就两个问题谈自己的体会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北宋中叶宋学逐步展开的背景上来谈欧阳修所提“人生只是有情痴”在词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由此来建言对欧阳修词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中后期,随着道学的成熟,中华思想在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成功地实现了转型。此对禅宗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根据《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的有关内容来勾勒五祖法演的行迹,说明作为临济宗后嗣之一支杨歧派的三世传人五祖法演,其价值首先在于在禅门内打破门派壁垒,实现自我反思和相互对话;其次,面对挑战,法演能勇敢地找回自己立于社会的角度及参与社会的方式、方法,从而使禅宗成为此转型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以试图超越“迁逝”之感为视角,把僧肇《物不迁论》一文放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上来考查其价值、把握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切入反思长期以来人们所关注的王船山主要文艺观。以为学界对船山的文艺观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王船山在文艺观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他哲学观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考察我国荒政史籍产生发展演变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及其在发展态势、编撰特色、记载对象、流传演进、指导现实救荒活动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兆勇 《江淮论坛》2002,(1):114-116
本文试图从情的角度并努力于把情放到宋学的背景上来展开探讨苏轼超越欧阳修词的内在深层原因,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王弼的《周易略例》及“述易之大衍”等易学研究成果分析,立论以为王弼之《周易》研究的旨趣、方法,尤其是他所完成的在“在人的自觉”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沟通、对话等是构成晋朝间山水诗勃兴的哲学基础,或云为晋宋间山水诗的勃兴提供了审美的旨趣与方法。由此展开了对《文心雕龙》之命题“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画禅室随笔》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的扛鼎之作,从其对前代理论的接受来说,乃是董其昌同时接纳萧散说和士气说的圆融。从其对山水画史的研究来说,董其昌以同时推出文人画与南北宗两种阐释思维与运作模式找到了一种以王雏、米芾为阐释中心的问题域。董其昌作为明中后期的文艺理论家,他的理论既不同于宋代苏轼等以陶渊明为切入研究而探寻审美价值的思路,亦终于冲破前后七予以来“诗必盛唐”的审美·心理之障,打通唐宋的时代之隔,导入能从一个切实角度直达中华文化的深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