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之上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再到哲学的辩证过程。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也经历着从政治异化到劳动异化,再到确立实践概念、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两者在时间上和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我们可以从异化理论发展过程一窥唯物史观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大思路的内在逻辑的探寻,揭示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主要内容,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文章遵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方法,探寻了这一理论缘起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基本理论构架和基本内容,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作为真理的正确性和对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唯物史观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命题 ,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活水源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特别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境界 ,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理论支援背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代表人物,因而研究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学术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学术界各陈其是,对这一问题作出了不同解答,从这些风格迥异的回答中折射出的是各家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的不同解读.马克思走向费尔巴哈哲学神坛的历程,同时又是不断祛魅的过程.但此简短结论背后,却包含着一系列亟需解答的深刻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一个思维缜密的整体,它包括在逻辑上环环相扣、相互递进的五个层次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它是现代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物质前提和基础;经济运作的市场化,它是经济现代化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役;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它既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又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强大规范;人格训练的主体化,它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全部意义的指归;思想方法建设的合理化,它既是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思想前提,又是其根本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邓小平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在双重视角下展开的,即:一方面通过科学总结国内历史经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重新恢复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另一面在正确总结国际——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维度——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深刻的政治导向性、宽阔的理论视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生动的思想辩证性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的基本特点。邓小平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对于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方面从毛泽东的理论中汲取素养,另一方面又从毛泽东的失误中吸取教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勾画出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特点,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滥觞,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和碰撞之时,正是青年毛泽东文化观逐步形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与许多仁人志士一样,从对西方文化的热情拥抱到理性审视再到融合中西,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后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也成为后来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之年,也是被毛泽东称之为"多事之秋"的一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层思考。习惯思维的巨大惯性,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形势的刺激,触发毛泽东在1957年重提阶级斗争,并且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之下,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上提出了"世界观标准论"和"皮毛论",并以此来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现实的社会历史状况。既对社会发展本身产生了巨大的伤害,也使知识分子逐步陷入极其艰难的境地,这个教训永远值得我们记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