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里斯倡导的美学符号学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了艺术符号通过类象方式意指价值的特点,美学符号学由美学语形学、美学语义学和美学语用学三部分有机组成。美学符号学框架有助于我们看清艺术话语相对于科学话语和技术话语的独有特质,统一美学研究中业已分离的形式研究和内容研究,区别美学分析和美学判断,看清批评语句中语义特征表象背后的语用维度,看清不同批评流派产生纷争的根源,从而建设一门科学美学或美学符号学。  相似文献   
2.
以公认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翻译指导理论之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功能对等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并以歌词翻译实践《传奇》、《心太软》以及《Scarborough Fair》的中英文版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歌词翻译中所体现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诠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歌词翻译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指出歌词翻译中,不仅强调内容的对等,也应追求译文的形式对等,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上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从而澄清了等值理论仅仅为一一对应关系的误解,说明了对等理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字对字、句对句的对等,更是精神层次的动态对等,对以后的翻译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类比是一种创新性的符号演算过程,它存在于归纳、演绎和不明推论三种逻辑推理过程中.主要类比对象的特征和关系系统。类比过程具有系统映射性、方向性和推理创新性,它是语言符号交际和理解的机制.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是语言理论建构的方法,也是人类认知行为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
皮尔士的符号学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皮尔士符号学观的历史进步的表现:一、记号分类学思想;二、操作理论。与索绪尔的符号学观相比较,皮尔士的历史贡献在于,增加了“解释项”,体现出人的主观因素,避开了纯客观的演绎  相似文献   
5.
国内符号学研究往往把皮尔士和索绪尔分别当作现代符号学的两支源头,认为二者观点互不相干,然而经过仔细研究,二者的符号学观中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体现在其反对的对象、符号及符号学界定、符号意义、作用、分类、发展及符号的依赖关系上,了解这些相似点,有助于国际符号学交流,统一认识,推动符号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界普遍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开创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先河,学术研究多侧重于二人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侧重亚氏对其恩师的批判性,较少研究二人美学思想上的相通之处,从而导致美学思想发展认识上的断裂.本文从真、美、善以及符号表征等角度分析了二人美学思想上的诸多相似点,指出西方早期美学思想发展中的连续性,纠正断裂性的认识,弥补对美学思想进行简单化贴标签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莫里斯符号学思想以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为理论框架,并合理地吸收了其符号互动论观点;他们二人都承认语言符号的普遍性,并用相似的符号学方法证明了这一点;米德的“扮演他人角色”和“表意规约符号”等概念对莫里斯的符号学思想产生了特别的影响。以历史的视角考察米德思想对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的影响,有助于学界看清后者的理论渊源和看清美国符号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并对国内符号学理论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模态与言外行为不相区分,认为二者都表达了说话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态度,试图在二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将二者归于语义学的范畴.笔者认为,模态与言外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语义学,后者属于语用学.在模态和言外行为之间存在一段符号学旅程.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模态符号由能指一模态指示词和所指一模态功能组成,然后模态符号整体充当言外行为符号的部分能指和另外一些能指手段共同指向言外行为的内容功能.从模态化指示词到言外行为功能的实现,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符号学意指转换过程.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从模态到言外行为间的符号学距离,有助于清晰掌握模态和言外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义成份分析法是结构语言学提出的一种语义分析方法,它认为,一个单词的意义是由更小的意义要素组成的.相对于指称论,成份分析法是语言学史上的进步.但成份分析法克服不了与生俱来的缺点,其采用的二元否定区分法不能有效解决纷繁复杂的意义世界问题,所谓的语义成份只不过是理论建构的产物,且忽视外部世界而得到的元语言系统不能有效地解释语言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的本质争议颇大,其中,任意说与象似说之争较为激烈,前者认为语言的根本特征是任意的,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具有象似性。经过仔细考证,这两种观点的理论前提、论证视角、例证重心及所依赖的符号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认为语言是封闭的,静态的,例证重心为单词,其符号模式为二元的;而后者则把语言看成是开放的,动态的,例证重心为结构,其符号模式为三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