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8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札称《诗经》的《周南》《召南》为国之根基,孔子崇其为立身之本。而依今人眼光看,此二十五首作品多不过是些婚恋诗,似与立国立身相去甚远。另外,汉代以来的儒生为神化其价值,又不惜作出种种穿凿之解。"二南"作品在其所处时代的性质,至今言人人殊。结合出土文献探讨发现,"二南"是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时,在东西两都京畿之地采集加工后入乐的城乡诗歌,多反映人伦之首婚姻礼仪内容。其中,《关雎》是贵族依礼求偶的范本,《汉广》是成妇礼和返马礼的形象描述,《野有死麇》是纳征礼、请期礼及"结帨"仪式的再现,后两首还是"执烛前马"礼俗信息的透露。综合并观,各诗是对早期诸种婚仪内容的形象保存,更是对周初下层贵族修身齐家守礼精神的传达。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学作品,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新时期以来,研究成果也浩如烟海,尽管如此,对于《庄子》结构的探讨却少有力作问世,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令人鼓舞欣喜的是,《〈庄子〉结构艺术研究》(贾学鸿著,学苑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的问世,推动了这一领域的长足发展。著作自始至终从结构形式出发,  相似文献   
3.
4.
"郑风淫"是朱熹《诗集传》对《诗经.郑风》的定性,他不仅将《郑风》中的15篇作品认定为淫诗,而且称其"皆为女惑男之语",是淫诗之最。这一认定并不符合作品文本实际。《诗经.郑风》21篇作品包含了郑人好贤、游乐、恪守礼俗、担忧国事、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各种内容;而表达男欢女爱的所谓"淫诗"仅有8篇,这一比例与其他国风相比,并无特别之处,表现程度也远不及《召南》露骨。朱熹《四书集注》也明确阐释"郑声"为"郑国之音"、"淫"为"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他之所以以"淫诗"斥《郑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否定毛序的"美刺"传统,建立自己的诗学体系,因此故意将孔子的"郑声淫"曲解为"郑风淫",借圣人之言壮自己的声威。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阵营是由“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①组成的。如果说李大钊等是这个运动的左翼中坚,那么,胡适应是右翼的代表。这三部分人,“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②胡适当时积极倡导白话文,大胆尝试新诗  相似文献   
6.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陆续整理分册出版,是21世纪初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盛大事件①,有学者甚至将它的意义与上世纪初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整理相提并论.其中,2001年11月出版的第一册中的<孔子诗论>[1]尤为引人注目,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文集中讨论<孔子诗论>中对<小雅·菁菁者莪>和<将大车>两篇作品的评论②.  相似文献   
7.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祝”、“诰”等古代文体雏形 ,体认了商朝人已初具朦胧的文体意识 ;三是通过对刻辞字、句、篇的例释 ,确认了商朝人已具备较明晰的写作意识。而这三种意识都是产生文艺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比兴是从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汉代人始对其含义和作用做出阐说,本文对《毛诗诂训传》、《诗大序》、郑众、王逸、孔安国、郑玄等阐释比兴的优劣功过作了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9.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大团圆现象,自从鲁迅先生提出批评以后...  相似文献   
10.
"文选学"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实现了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生活在明清之交的顾炎武,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开路人.他的治<选>成就集中体现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其贡献主要是以<文选>入选作品及李注为原始文献,阐释古代典章礼仪,窥测传统文化习俗,阐发文学思想,探讨文体特点及文体流变等.他对所有问题的探讨,都能穷源溯本,援古证今,反复参考,戒发空论,奠定了清代实证学风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