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史前原始农业开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大量的考古材料入手,分析了湖北农业的起源、开发的层次与深度、农业经济形态等问题,指出湖北史前农业既不同于北方旱地农业,又不同于南方水田农业,它走的是一条“锄耕稻作农业”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古称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楚文化遗址、遗迹遍布荆楚大地,楚风俗、楚文学艺术和楚国哲学传统流传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当今世界市场由观光型向参与型、体味异国文化风情的旅游浪潮中,一些因古老文化而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如埃及开罗、希腊雅典、中国的北京、西安等,愈来愈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楚文化中心地的荆沙地区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潜力远没有被开发利用,因而如何开发这笔丰厚而独特的楚文化资源,就成为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代传染病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传染病频发的时期,就其分布而言,南方明显多于北方。南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省。影响明代传染病地理分布的原因除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灾荒与战争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南方山地的开发、流民移动的方向息息相关。明代传染病以瘟疫为最多,痢疾、伤寒、疟疾较为严重,鼠疫也有大面积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是我国北方旱地农业高度发达的时期,牛耕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兴修,代田法、区种法的实施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步确立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而位于南北之交的湖北地区,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一直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近年来,随着文物和考古资料不断出土面世,使得对上古湖北地区的农业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利用考古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秦汉时期湖北农业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陈伟先生的《楚“东国”地理研究》是一部区域历史人文地理专著,同时也是一部综合研究楚国历史文化的力作。本书凡21万言,分为“绪言”、“地望?”、“疆域编”、“文化景观编”和“结语”几个部分。在“绪言”都分,作者指出,楚“东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它大致西起方城一线,以淮水为中轴向两侧展开,北面约包括淮北平原南部,西北伸入汝(水)、颖(河)上游地区、东北延至泰山南麓,西南止于大别山脉,东南接于大江之滨。大体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中部及山东南部。在今天,这样一个广大的区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景观区或者人文景观区;但它却  相似文献   
6.
楚灵王迁国移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灵王在位期间(公元前541——前529年)曾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迁国移民。本文拟对这三次迁移活动作一综合考察。为了讨论的方便,现将有关文献抄录于首。《左传》昭公四年(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 “遂以诸侯灭赖。……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左传》昭公九年: “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城,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相似文献   
7.
楚卜筮简中有八个冠以“司”字的神名,即司命、司祸、司录、司折、司祲、司差、司佗、司救。这些诸司神的职掌大多与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其得名与俗世的官职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是相当晚起的一组神灵,普遍存在于战国时期各地的民间信仰之中,应属于职能神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明清武当山的朝山进香与均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明代被封为“太岳”,成为皇室家庙。武当山地位的尊崇,带动了朝山进香活动的兴旺发达;从而使得均州城出现了由行政军事中心向新型旅游城市转变的新动向,亦由此导致了地方市镇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景观”与历史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是地理学的主要概念,本文通过对“景观”概念的历史考察,提出历史地理的景观学说,以求统一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二元”分立现象。  相似文献   
10.
江陵九店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居廷汉简中都有通过“岁”的运行占断移徙吉凶的日书条文,通过对这几种《日书》“岁篇”的比较对证,发现“岁”即《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太岁”或“大时”,日书中移徙吉凶也与《淮南子》所记大体相符。《日书》“岁篇”为楚国历法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