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先进制造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的外部影响,从控制模型的视角研究了先进制造模式扩散中外部影响的建模与分析.首先,分析了先进制造模式扩散的外部影响因素,结合先进制造模式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扩散的控制模型;其次,对扩散控制模型的稳定性、能控性及能观性进行分析,给出定性分析的结果;再次,利用极点配置设计了反馈控制器;最后,针对具体的先进制造模式扩散过程,采用Matlab 7.1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包括课程教学子系统、咨询服务子系统、反馈评价子系统、决策调控子系统等四个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除具有与学校其他学科教育共同的特征和规律外,在时效的多重性、输入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开放性、结构的自组织性、目标的多维性、个体的差异性等特征和规律方面更为复杂。在这些特征与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下,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应从整体思路出发,树立"教育发展-预防矫治"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加强各方协同,形成合力,形成高效灵敏的危机干预机制,完善长短期指标相结合的反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弹性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人的一种最佳功能状态.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中介作用的是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交互作用是其心理过程作用机制中的核心概念.心理弹性的培养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环境建设、干预、适度的挫折教育等几个方面来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东西方文化角度看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观点存在明显差异 ,弗洛伊德代表着当时西方的文化主流 ,而荣格的理论体现着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广西师院提出的“新三手”建设中,“心理健康帮手”是指高师生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能力。“心理健康帮手”的提出既有其历史渊源,又顺应了时代需要,其内涵立足于解决中小学生的发展性与适应性等问题,其培养要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能力、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它是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症状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其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它的产生原因既有社会组织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初中教师职业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转型时期 ,初中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 :学生因素 ,待遇、地位与职业发展 ,工作负荷与时间管理 ,组织氛围与支持系统 ,学校改革。要缓解教师压力 ,联合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之合力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职业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近30年来,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职业倦怠定义的界定,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发展,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症状以及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人格特质之间关系等。对国外职业倦怠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我国开展此类研究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是由该行为产生的精神收益、物质收益对个体的满足程度决定的,其中个体的诚信认识水平是重要的变量.文章综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诚信行为的决策模型,就各因素对诚信行为的驱动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诚信的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幼儿园、家庭,攻击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儿童中.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性行为者,攻击行为对于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兆警示作用.攻击行为较频繁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攻击而成为被攻击者,这势必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加剧;而本身不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频频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要么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要么奋起反击而成为一个有攻击行为的人,从而可能导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以后出现暴力的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