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冲突的频发,使得整个城镇化进程处于高风险运行状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分为城乡断裂风险、摩擦加剧风险、发展失衡风险等3种类型;社会风险是在系统因素、意向因素、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演化与扩散的。为了提升城镇化的内涵质量,应从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市场力量和优化城镇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城镇发展的科学措施,逐步释放和消解已有的问题和风险,保持城镇化进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运用电子技术创新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影响,并列举了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与服务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创新方法,希望为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与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大众体育健身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跆拳道正在以俱乐部和道馆的形式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蓬勃的开展着。本文通过实地访察广州市部分跆拳道俱乐部后,发现俱乐部教学存在问题,并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对策,建立技术与道德相结合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协同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与必然路径。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社会力量协同政府进行灾害治理逐渐走向理性化,四川雅安逐渐形成了以"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特征的灾区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和社会资本协同治理的平台运行模式。本文基于对四川雅安灾害治理实践的考察,总结了政府与社会力量自然灾害协同治理的自上而下推动、官僚组织同构、社会组织吸纳与培育、项目制运作的实践过程,并梳理出灾害协同治理"从科层动员到社会动员"、"从总体性控制到技术治理"、"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治理"、"从偶发创新到扩散转化"的多重运行逻辑,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其他地区和领域中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治理平台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与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研究表明: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环境和生计资本既有优化效应又有冲击效应;农户生计受资本规模、资本嵌入性、地域特征、政策环境、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有赖于通过增强资本的社会结构嵌入性、实现资本规模结构优化与良性互动、增强利益联结模式与地域条件匹配度、优化政策环境、明晰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来实现结构与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农户收入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资本下乡与乡村精英再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背景下,回流人才及村庄内的部分精英农户抓住时机、响应机会并采取行动,在公司主义的包围中成为乡村场域中另一部分拥有相对话语权的群体,完成了乡村精英的重塑。乡村新精英的产生是政策驱动、资本推动、精英回流的共同结果。新精英通过和资本同盟积极响应经济机会,与基层政府结成“权力—利益”共同体谋求政治嵌入,凭借熟人网络带动和俘获普通农户以强化社会关联。乡村精英再造具有双重效应,对乡村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新精英的兴起激发了乡村内源发展动力,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但也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加剧了乡村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8.
"示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是政策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结合体。研究表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实践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大类;"示范"模式的运行效果不尽相同,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示范效应;示范内容属性、社会系统性质、传播渠道、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运行效果,应从实践模式的有效互补、增强示范经验与接受方的匹配度与兼容性、充分整合利用传播渠道增强扩散效果、把握时空维度上运行规律等方面促进"示范"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