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控制论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认识活动显示出某些新的特点,迫切地期待人们从哲学认识论上进行概括与总结。曹伯言、周文彬二同志的《人类认识的新阶段》(《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一文,对此提出了某些有启发性的见解,有助于深入开展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但是文中提出的认识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党的十二大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文章根据十二大精神,着重论证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意义,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物质的“反映的特性”,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七十多年来,列宁这一科学假说的真理性,不断地得到控制论、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成果的验证,也逐渐从哲学理论上获得阐明。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关注和探索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列宁的这个观点“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引伸”。另一种见解,是将“反映的特性”,不加证明地修改为或等同于“反应的特性”。对于第一种意见,笔者另文商榷。这里,仅就第二种见解谈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别是对于实践范畴本身的研究.吴建国、崔绪治同志提出要对“那种流行的实践观进行唯物主义的‘净化’”,并主张摒实践的目的于实践活动之外,而把实践活动看做是“纯粹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把实践概念理解为“客观物质范畴”。这里涉及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问题。本文仅就我们对于实践范畴本身的不同理解及其在理论上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影响,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哲学,作为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而从现实关系和科学资料中升华出来,总是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有时,在现实中早已存在的,且由众多学科显示出普遍性的问题,仍然需要哲学辨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并从生活的客观逻辑再现为思维上的逻辑,从而有助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比较自觉地把握和运用它。我国思想界关于哲学价值观的探究,包括李连科同志的《世界的意义——价值论》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就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并强调说,“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5页)我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高度总结,也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属于所谓"民主社会主义",而只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形态,它同科学社会主义既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上的根本一致性,又具有相对的差异性,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特殊性和创新性。这种新形态就"新"在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对策问题”选题研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交办并直接领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院内外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为做好选题的研究和论证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自2001年2月以来,做了大量的组织论证工作。先是面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征集选题和相关论证,然后分经济、哲学、文学、政法社会、历史和国际问题等六大学科召开了选题研讨会,广泛听取了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党校、社科院、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系统等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有关选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对提出的选题又进行了分析归纳并作了适当的调整与增补。经反复研讨,最后确定选题百项。自本期始,本刊分期选登上述选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企图的思想陷阱。从其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把西方的特别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一种超阶级、超时代、超越历史条件的“普世价值”,企图用以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即企图以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通过曲解中国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公开主张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实现所谓“价值回归”、“融入人类文明主流”,也就是要“西化”和“分化”中国,实行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的附庸资本主义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普世价值”的久远历史根源和现实政治背景,以及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揭示和论证了“普世价值”的片面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谈及陈云同志关于学习的建议时指出,“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同志还要求,要把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选编一下,“还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温济泽同志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下简称《论方法》)一书,就是适应这种迫切需要而作出的一种努力。该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从方法论的角度较系统地选编出来,这对于引导和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促进我们当前的各项改革和四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