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的迷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兴奋者、惊呼者、哀叹者、慌恐者……大有人在。其缘起不过是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新的时期第一个十年的热闹、繁荣和发展之后,在人们满怀的美好期冀中,忽然意外地呈现出困顿、萧条、衰颓的态势,社会效应明显地弱化了。其实,文学的迷失早已有之,甚至可以说,它的魔影早在文学呱呱坠地的那一刹那就悄然附着于文学之体了;尔后,在文学漫长艰难的旅途中,它一直追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简直成了难以索解的谜,明代万历年间以来,说者纷纭,已物色了四十六人,近年,王莹、王连洲又推出了谢榛,他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以下简称“王文”)中断言“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他正是《金瓶梅》的作者”,“这是无可置疑的铁一般的事实”。(载宁夏人民出版社《<金梅梅>考论第一辑》)对此,杜维沫也肯定“是通过掌握新资料,实地考察或是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3.
谢榛认为诗与禅“悟同而道别”。他把握住悟这条纽带,为强化和牢固诗与禅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他乐道的悟,直指诗艺,使诗精纯。他虽标举顿悟,具体主张却接近渐修。其悟承袭了严羽的“透彻之悟”,且掺杂了道、玄、儒诸家观念,缺乏明确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试析钱谦益对胡应麟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见 ,不失为一部自成体系的诗话力作 ;3.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胡应麟对明诗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5.
《诗薮》文论视野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薮>是明代中后期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但历来少受重视.其实,<诗薮>的文论思想是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其中的以禅喻诗论、复古论、诗歌审美境界论、诗学批评论、诗学发展观等都体现了胡应麟自己的诗学旨趣、诗学主张及其对传统格调论诗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相似文献   
7.
一个旧体诗潮正在华夏大地上兴起。从上上下下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旧体诗学会、协会,从各式各样遍地开花的旧体诗刊物、结集,从成群结夥光顾诗坛的旧体诗作者、鼓吹者,从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旧体诗长吟、短唱,人们会感受到它涌动的声势。这真可谓“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传统诗词空前未有的一次“壮举”!有人开始期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王汝梅先生力倡卢楠说:周钧韬先生亦提出“王世贞及其门人”说,并在特别点出的两位门人中首列卢楠。笔者所考,仅在二位专家所涉及的卢楠生平行实的范围内进行。《金瓶梅》作者可能是卢楠,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和素在满文《金瓶梅序》中首先提及的,但和素没有道出来由和依据,只说“不知确否”,所以尔后277年间无人问津。至1986年王汝梅先生才据其于《脂砚斋之前的〈金瓶梅〉批评》一文中提出《金瓶梅》“有可能是卢楠在王世贞支持与参预下,在民间流传的说唱词话材料基础上创  相似文献   
9.
<正>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蜚声诗坛的著名诗人谢榛(今山东省临清市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的诗歌创作。其《诗家直说》,虽不象他自己宣称的那样:“犹如孙武子作《兵法》,虽不自用神奇,以平列国,能使习之者戡乱策勋,不无补于世也。”(《四溟山人全集》卷24,以下引文,书名从略)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关于其“以盛唐为法”(卷21)的主张及诗歌批评论等,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此处,仅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回顾、检视对谢榛其人、其诗、其诗学理论研究和对其著述整理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明代诗歌、诗学整理研究一样,新时期以来,亦形成一个高潮,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有关谢榛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偏差,亦可管窥新时期明代诗歌和诗学整理研究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微观上存在的蹈袭历史成见、人云亦云、主观推断、不着边际、等等弊端.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某些违背精神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行政干预、某些权威刊物过分强调宏观研究的导向、某些评职晋级的不合理规定、出版部门的经营体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造成的学风浮躁和学术惰性的滋长蔓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创新精神,也使一些投机者、混子儿找到了在学术界一展身手的可乘之机.弥补和减少这些不足和偏差的对策应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创作实践的研究、重视微观研究、学者要坚守阵地自立自强、提倡"文人相轻"相互辩难、研究者尝试创作、打通古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