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法>,是蔡尚思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蔡尚思所提倡的为学的"为,人"和"为己"目的,对材料"开矿山式的搜集法"以及学术批评的态度和方法,不仅对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理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局与礼法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学术和政治思潮,两者何为主从构成了儒法的分水岭.在维护等级秩序方面,礼、法并无质的不同,但"法"地位的上升及得到传统"礼治"社会的认可,极大改变了人们"循礼不化"的传统.在战国时期除旧布新的改革进程中,"法"以强有力的规定性发挥了巨大效用,但"法"始终未能完全取代"礼","礼"、"法"仍然各自有着自己的适用空间,而且等级之礼在社会阶层经历了巨大的变动以后,通过法的强制性制约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3.
“礼”属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春秋时期社会的失序决定了孔子特殊的重礼情结。顺应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孔子寄希望于礼治秩序的重建,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由个体之“仁”重建理想的礼治和谐社会。孔子的省刑或无刑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其后来的法家有不同的思路,其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贵礼重仁"是孔子思想的主体.本文认为春秋时期礼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仍充当重要角色,也给普通士人提供了进身的阶梯,孔子贵礼是和当时的礼治思潮相适应的.尽管礼是社会和谐秩序建构的重要手段,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新的整合,因此儒家的秩序理想难以化为现实,但孔子的秩序和谐理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黄帝崇拜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崇拜肇始于先民对远祖的崇拜,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与上古时期黄帝的强大及后裔的大多建国有关.随着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剧,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民族认同,体现在以黄帝为始祖的一元谱系的出现.而且由于<史记>的正史地位,黄帝的至尊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荀子强调敬天、尊祖、隆君师,主敬思想是苟子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制度派的代表人物,在认同传统礼制的基础上,荀子发展了天的自然主义一面,指出敬天是因为天的自然养育功能.针对商周以来的祭祖传统,荀子突显了先祖血缘所出的人伦意义,同时由于君师在社会治理上的重要作用,荀子还力主隆君师,从而使其主敬思想,摆脱了宗教神秘色彩,而完全植根于天地君亲师的不可或缺的现实功用之上.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下,如何保持中国思想史学科研究的特色至为重要.由于缺乏厚重的历史知识,而仅仅满足于表层历史现象的叙述,从而使专题研究"史"的特色不够鲜明.在保持思想史研究"史"的特色的同时,还必须凸显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性,作为理论性思考的思想,其理论的深度是不容剥离的.部分精英思想远离中心的边缘化,恰恰说明了思想的相对独立性.为了有效保持思想史研究的特色,需要有科学的学科定位,同时亟需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筹建中国思想史研究会.  相似文献   
8.
李桂民 《东岳论丛》2019,40(1):52-61
祭孔源于先秦时期的民间祭祀,自汉代起,祭孔所彰示的道统获得了官方认可,并通过丁祭和官方不定期告祭得到固化,进而使得祭孔成为一种历时性的祭祀活动。由于不同时代孔子形象和祭祀礼仪的不同,使得祭孔乐舞的复原难以避免选择上的偏好,而不像韩国等沿承了传入时的释奠礼。公祭不同于孔氏家祭,礼乐的因时而变原则,要求当下祭孔需要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祭祀礼仪,突出孔子的先师地位,把孔子祭典和教师节结合起来,把祭孔大典办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盛事,使之成为倡导尊师重道、展现礼仪中国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二重证据法”与夏周、黄帝族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夏周乃至黄帝族源的考察,不能忽视广袤的中原地带,在上古观念中,这里是天下之中,但对古中原的认识,亦不能局限于河南一隅。夏周是黄帝后裔所建的王朝,两族的早期起源应在河南的郑洛一带。早在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的核心地位和正统观念已经萌芽,不能离开古中原地区来探讨黄帝族的起源,豫陕晋交界地带是黄帝族群的分布区域,在考古学上相当于庙底沟二期,但龙山文化早期特大型聚落和墓地的阙如,制约了对黄帝时代文化的深入探讨,应加强对这一时期考古的专门性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禹的传说中,舜禹禅让和治理洪水流传最为广泛,尽管没有发现夏朝文字,但后世记载中商人先公世系的可信,反映出同时期的夏人世系应属可靠。怀疑古史不能仅靠逻辑推导和主观意愿,夏的传说与夏文化考古的契合,禹的人性存在和夏的真实性理应得到肯定。在禹传说最多的河南中西部、四川和浙江一带,天下之中的河南是颛顼和鲧活动的重要地区,出自这一族系的禹之地望应在今河南中西部地区,这一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考古学文化前后相承,没有中断和突变现象,和四川境内的考古学文化不属于同一系统,夏是在河南龙山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响较大的禹兴于西羌,把西羌等同于蜀地的观点得不到现代考古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