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研究在国内学界的盛行经历了一般异域理论的传播途径:平行译介、专文研讨和专著研究,但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又有特别表现,如网络参与、刊物角色转换、两岸三地学者共同关注和海外学界的介入,使构成文化研究的研究表现出分化的趋向,其中隐含的知识立场和价值判断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深受西方理论影响,在功能进阶方面表现出从思维论到方法论,再到知识论的变化,而在相关的文论选本中则对应地展现出西方文论的渐进式旅行。其中,面对西化难题的基本态度逐渐同化为"重视经典,平视西方",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有益的进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海外学者围绕中国电影的研究存在着东方主义惯性思维。理解这个问题的前奏可以联系到海外电影关于中国(华人)形象塑造的认知理解偏差。作为例证,海外学者针对谢晋电影研究的部分文章著述在文献学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片段化引注、遮蔽式文献转引与互文本选择的单向度等问题,其共性根源可以借助萨义德针对东方学的分析和批判理论加以反思。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话语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国社会发生转型 ,思想开放 ,大量引进西学以来 ,知识界就日益陷入一个早有察觉、却又难以摆脱的怪圈 ,亦即 ,除了译介各种理论方法之外 ,还屡屡输入问题 ,将欧美知识界的热点问题视做本土视野中的核心话题。全球化问题在相仿的惯性中进入中国 ,并引起新一轮热烈的争论 ,然而从中派生出来的文化全球化思考却直接切中当下文化现实境遇 ,而关于民族话语权的设想 ,则可能为在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势文化提供新的思考维度。一、当代问题与事实的全球化事实总是有目共睹的 ,而问题只被敏锐的思考发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化的发生要早于对…  相似文献   
5.
确立民族话语权: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效应 ,如金融体系风险、国家权威削弱、后发国家代价、贫富落差动荡等正在日渐显露。本文认为 ,与之同时的文化全球化和新价值形成也给后发国家加上诸多压力 ,弱势文化面临文化自救的任务 ,而自救之途却难以简单归结为传统转换或本土流行文化打造 ,确立民族话语权因此成为当前任务  相似文献   
6.
7.
杨俊蕾 《求是学刊》2002,29(2):94-97
本文研究“新新人类”即“七十年代书写”的文学精神走向。认为“七十年代书写”中包含着多重含义 :其一 ,它是指一批出生在 70年代的作家以带有新的审美倾向的新文本形式冲击了持续十余年的先锋派叙事话语 ;其二 ,是指非文学写作中出现的文本样式对现有文化秩序构成挑战和不折不扣的轻蔑 ;其三 ,无纸写作的渠道因其前所未有的通畅而容纳了不计其数的青年在业余时间里的思考和随心所欲式的“发表” ,对文化格局的分配与重组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检视这些文字 ,可以看出“七十年代书写”在“历史叙事”、“自我塑形”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症候和精神空白 ,研究并探索其未定性和开放性所具有的“以终为始”的继续书写的问题视域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经典文本的阅读常常因宥于既定范式而陷入阐释循环。在卡夫卡成为经典以后 ,对卡氏作品的读解同样被种种理论阐释牵绊 ,社会学考察、心理分析、考据索引、存在主义、神学启示和传记批评常常各执一辞 ,从而失却意义的本真。本文以《审判》为对象 ,尝试回归作品内部的个人经验式阅读 ,得出与理论先行的读解方式不尽相同的新解 ,即从不断的追问中确立作品本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作品是一个由创生、接受两种力量在物态文本基础上交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可命名为“场式作品存在”。作品场域内的作者因素和读者因素在普遍心理结构和语言公众性的支配下经由文本达到交感,由会义、对话直到敞开,使场式作品存在成为充满动感的有效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