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重庆市现行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与法律规定,运用征地补偿安置实际操作中的数据与相关案例分析重庆市现行征地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安置模式及土地补偿费的分配。结果表明,重庆市现行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无充分保障以及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制定的法律规制的缺失等。同时基于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城镇发展态势的巨大改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生态绿当量模型,以库区腹地云阳县为例,计算全县及其分区的绿当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县看,绿当量虽大于1,但是森林覆盖率远低于最佳森林覆盖率水平,需要从全县层面综合调整;各个分区绿当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揭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弹性内涵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目前我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弹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构建了城市土地调整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通过分析制约江北区城市土地整理的障碍因素--制度障碍、机制约束与理念错位及其原因,提出该区土地整理的对策主要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建立与完善与土地储备相配套的机制、提高增量土地取得成本与深化经营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杨庆媛  冯应斌 《创新》2009,3(9):51-54
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融资与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重要因素。全国各地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途径与方法。自重庆市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其农业资本需求日益旺盛。通过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动因与问题,提出应对建议,以期为其他农村土地市场发育滞后的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探讨西南丘陵山区(以渝北区为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层次分析法(AHP).综合3种潜力测算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数,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与城镇体系规划3种方法,通过对各方案赋权重值得出潜力.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江北区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交错带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西南丘陵山区(以渝北区为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层次分析法(AHP).综合3种潜力测算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数,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与城镇体系规划3种方法,通过对各方案赋权重值得出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单位制"和"街区制"两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 特点和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构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基于"城市空间生产"理论,从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和政策倾向多维度对比两种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探寻其空间生产模式下的转变.研究主要结论为: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引导着城市空间生产的经济社会基础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种类多样化发展,引发空间利益博弈,城市职能转向复杂的商服职能,单位的分解和开放街区的形成,打造了城市"微交通"网络.三是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生产模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政府"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