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各类称作世界经济学或世界经济概论的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体系迥异,大多是依编著者的喜好而确定教材的内容.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才更利于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国家要继续保持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必然面临巨大挑战.以德国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社会福利国家要么放弃提高竞争力,要么只好对社会福利开刀.从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冲击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下的恶性竞争是不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3.
群聚区中的企业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专业化且有经验的雇员贮备,从而在吸收新成员时降低他们的搜寻和交易成本.集群是创新的催化剂;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地区特色;,要注重其未来的增长潜力;要重视大企业的作用,不能将企业集群片面地理解为中小企业的集群.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及其全球生产网络来扩大技术扩散和溢出,是发展中国家一种较有效率且低成本的选择.为此,中国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应增强吸收能力,通过模仿、学习、消化和吸收,加快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技术的进步.政府应通过有选择的政策干预来扩大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汽车业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态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中的主要环节不再囿于一国的地理疆界,而是以全球化经营作为其生存和发展战略。从生产和采购环节来看,国际汽车厂商普遍采取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同时抑制以往过分垂直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将零部件企业独立出去。整车制造商还将部分的产品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委托给零部件供应商去做,自己仅掌握几种关键性零部件的生产,对标准化的一般性零部件则实行全球性的采购。汽车厂商在全球进行运作,在不同地区推出标准相似的车型。汽车厂商努力在海外复制供应链结构,要求供应商在其投资的地区或工厂附近建立配套设施。整车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更多采取松散型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观点表示质疑.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探讨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人和流出状况同本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1979-2007的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阶段住整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化的影响、体制和政策的问题、巨大的国内市场、企业自身的问题、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以及东道国的因素等.中国进入投资发展路径第三阶段之后,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将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国际生产非一体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生产非一体化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打破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生产和经营的主流模式.企业正在转向新的模式,即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和能力的配置,以全球为基础协调商务活动和生产的各个部门,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全球生产网络、国际生产非一体化趋势,以及日益一体化的世界市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并通过协作和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快地将自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德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中小企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是因为一方面联邦政府、银行、工商会等对中小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和促进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产品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独到的经营策略。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国有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荒原》诗中的复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通常认为,《荒原》一诗中,死亡意识占主导地位,这不符合诗人的真正意图。在诗人对文明衰落、道德沦丧、精神死亡的揭露和批判中,孕育着新生和复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