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特定的司法体制环境下,司法改革可能会因各方面的阻力而陷入困境,具体包括:司法自利性的干扰、司法寡头利益的侵蚀、上下级间信息的不对称、个人意志与短期政绩效应的影响、基于自身特殊效用目标与利益而弯曲改革轨迹的潜在风险等。为了克服上述困境,有必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反馈体系、内部制衡机构和长效的问责机制,以确保司法改革平稳而有力。  相似文献   
2.
栗峥 《学习与探索》2012,(12):53-60
转型期中国乡村的传统秩序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呈现为机制观念的转变、人际交往的疏离、权力关系的演变与独立个体的崛起。城乡的巨大流动使得独立的个体在纠纷处理上具有足够的自由与话语权,不再受制于乡土秩序的约束。乡村纠纷因流动而出现了解决上的"无主地带",进而刺激了乡村"混混"的"暴力救济"与纠纷解决上的"丛林法则"。乡村基层组织"悬浮"于乡土之上,不再具有支配乡村个体的机制与力量。"调解"失去了其固着的乡村组织结构与秩序保障,随之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原有的"实质性调解"被弱化成了"表象性调解"。  相似文献   
3.
栗峥 《学术探索》2010,(1):40-44
现代司法在乡土社会的下沉面临多种力量的制约与阻隔,其下沉的速度、幅度与深度都可能因多方面的原因而呈现出差别迥异的格局。现代法治的下沉所借助的最大推动力并不是政府法治的宣传与推广,也不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拓展,而是依赖于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等一系列因素。村落纠纷呈现出不同于市民社会纠纷的乡土特质,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纠纷,纠纷主体所考虑的利益与选择的策略是多元的,由此形成了村民所追求的以生存空间的维护为核心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4.
对华北Y县司法机关办理的一个普通刑事案件进行的全程跟踪分析表明:虽然存在控辩双方,但对事实的认定早在起诉之前就在侦查阶段达成了"准共识",这种"准共识"通过以话语提取与笔录制作为主的卷宗移送机制在公检法三机关之间传递;一个没有违法情形的普通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却可能存在许多消解法律规范的隐性秩序,而这种隐性秩序正以一种潜规则的方式影响着法律规则的应有精神和程序正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下乡村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乡村纠纷也因此呈现出更为多元的面貌.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村民采取的解决纠纷的策略更为灵活、智慧,他们并不一定遵循国家法律,而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境变换地使用或规避法律,既有"自力"与“外力"的双重方式,又有远离诉讼与贴近诉讼的各种方法,使乡村的纠纷解决呈现出渐进化、多元化、选择性、无终点式等特点.其负面效果是在司法过程中,村民与职业化的法官之间易于产生非良性的互动,从而消解裁判的可接受性.所以,解决当下乡村纠纷的重要方略是吸收社会综合治理的多种秩序规范,避免单一司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是以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其渗透于我国司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之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本刊编辑部特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角度着眼,以“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编辑部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7.
栗峥 《理论界》2008,(7):122-123
电影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点”、“空白”和“隐形的联结环节”,正是它们激发了观者创造性的理解力,使电影产生一种活力性或张力,召唤观者介入到电影所叙述的故事中去,去发挥自己阐释和想象的自由。视域互动模式的核心范畴是“游移视域”。电影的理想路径应该是一种视域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现代法治在农村的下沉并非取决于法制是否完善或先进,而在于法制能否与关系网络和生存结构中所显现的利益相契合。纠纷作为一种关系受损或破坏的特殊现象,其修复的过程不单单是权利义务的法律分配,而主要是对人缘、人情与人伦的重建与复苏。这种现象导致中国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出多元化的递进格局,即从非正式的双方和解到第三方调解,再到村干部调解和法院诉讼的阶梯化发展。乡土正义正是建立在关系网络与生存结构的双重维度上,是地方性知识的集合形式,是自发的本土文化的伦理道德之凝练。  相似文献   
9.
2009年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体现出了司法与传媒在当下中国的角力与博弈关系。大众传媒的广泛参与和直接推动使影响性诉讼案件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司法案件,而变成一个受全社会关注,被各种社会力量所借用的场域,成为一个民众消费的法律符号,由此波及到政府、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案件的进一步升温与持久关注,最终某种纠纷的非常规解决方式又或多或少为将来其他同类案件埋下了危机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栗峥 《理论界》2007,(1):80-81
在再现事实的过程中,叙事的冲动会很自然地产生,对任何事实如何发生的任何言论都需要一个清晰的叙事形式。叙事观并非看不出虚假与错误,而是宽容了虚假与错误,它意识到如果不宽容它们,真实完整的事实就不可能得以真正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